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及轶事典故-唐朝高季辅人物简介 (轶事典故怎么读)

早年经历高季辅年轻时勤奋好学,精通武艺,以孝母闻名,隋末时纠集数千人,参与农民起义,武德元年,618年,十月,高季辅与李密部将李育德,一作李厚德,、刘德威、贾闰甫等一同投降唐朝,被授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

admin

高季辅年轻时候那会儿,挺能折腾的。他不仅读书勤奋,武艺也练得溜,最出名的是对老妈特别孝顺。隋朝快完蛋那会儿,他拉了几千人,跟着农民起义军混了段时间。武德元年(618年)十月,他和李密的部将李育德、刘德威、贾闰甫一块儿投降了唐朝,被派去陟州当了个户曹参军。

后来他官运越来越好。贞观元年(627年),升成了监察御史。这人挺敢的,弹劾大臣不管对方官多大,都不怕,后来又升到中书舍人。

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让身边的大臣们说说朝政有啥问题。高季辅提了五条建议,太宗看了直夸好。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晋王李治当太子,高季辅跟着被加了太子右庶子的衔儿。

贞观十八年(644年),他又兼了吏部侍郎,还给了个银青光禄大夫的官职。

及轶事典故-唐朝高季辅人物简介 (轶事典故怎么读)(图1)

到了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要去打高句丽,就把太子李治留在定州监国,让高季辅跟高士廉、刘洎、马周、张行成几个人一起帮着太子处理朝政。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了。高季辅和张行成在太极殿拥着太子李治即位,就是唐高宗。高季辅被任命为中书令,还兼着检校吏部尚书、监修国史,被封为蓚县公。

永徽二年(651年),他又改任光禄大夫、侍中。

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立陈王李忠当太子,高季辅又兼了太子少保。

永徽四年(653年),高季辅得了风疾,只能在家养着。皇帝挺关心他,让他哥高季通(当时是宗正少卿)去探病,还派太监天天去看他吃了没。这年十二月(654年1月),高季辅病死了,才五十八岁。唐高宗为此停朝三天,追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号“宪”。

天宝六载(747年)正月十二,高季辅和褚遂良、刘仁轨一起,被请到高宗的庙里享受祭祀,算是挺高的荣誉了。

说点有意思的事儿。隋朝末年,他哥高元道在汲县当县令,结果老百姓造反,把他哥给杀了。当时高季辅才二十多岁,自己带着人冲出城,亲手把仇人杀了,把脑袋砍下来,在他哥坟前祭奠了。

贞观年间,高季辅老给皇帝上疏,说朝政哪儿哪儿不好。唐太宗觉得他说得对,就送了他一块钟乳石,说:“你的话像药一样能治病国家,我就送你点药,算回礼。”后来大家就把这种真心劝人的话叫“药石之言”。

还有个叫韦思谦的,后来成了唐朝名臣,做事挺利索,朝廷风气都变好了。但他早年因为工作犯过错,一直考评不高,好多年都没升上去。高季辅管吏部的时候,就觉得韦思谦是个人才,把他提拔成了监察御史。他说:“我当差这么久,就发现韦思谦这小子是真有本事,能因为点小错就埋没他吗?”


上一篇: 唐朝初期的租庸调制-创造大唐盛世的必要条件之一 (唐代初期) 下一篇: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唐朝赋税制度的变迁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