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宋朝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赵匡胤为什么定国号为宋朝)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便杯酒释兵权,让有功之臣解除兵权安度余生,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何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
赵匡胤当上北宋开国皇帝那年,干了件大事——杯酒释兵权。就是请一帮跟着他打江山的武将喝酒,三言两语就把兵权给收了,让他们回家养老。可他为啥非要这么做?这么做又让宋朝付出了啥代价?
先不说这事儿让宋朝少了能打仗的武将,后来老被外族欺负,就说它开的那一代风气,后果真挺严重。说白了,杯酒释兵权,其实就是赵匡胤用“腐败”换了将军们的兵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相当于赵匡胤给整个武将集团发了张“腐败许可证”。有了皇帝亲自盖章的这张证,后来的武将们理直气壮地贪财好色。史料里记载,太祖手下的武将,几乎个个都爱钱好色。
杯酒释兵权那场政治交易,赵匡胤表现得可大方了。为了安抚石守信他们,不仅赏了好多钱,还“约婚以示无间”——直接拉亲戚。没多久,他守寡的妹妹燕国长公主就嫁给了高怀德,两个女儿延庆公主、昭庆公主,分别嫁给了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这明摆着是政治联姻,给失去兵权的武将们吃定心丸呢。

杯酒释兵权这事儿,评价一直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吧,开国皇帝杀功臣的不少,赵匡胤倒好,一顿酒就把事儿办了,没伤君臣和气,还防止了兵变,算是高招。可影响哪有那么简单?也有人觉得,他光顾着防内乱,对内太狠,搞得内政都腐朽了。
结果呢?外患那么强,削夺大将兵权反而让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皇帝直接管兵,不懂军事的文官瞎指挥,武将换来换去,跟辽、西夏、金打仗屡战屡败,边患根本解决不了。军事积弱,最后让两宋都亡在那些比自己落后的游牧民族手里。

宋朝初期的改革,确实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政治局面,让经济文化发展得挺好。可问题是,赵匡胤搞的那套“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有些强化集权的政策,后来反而成了反噬自己的毒药。
赵匡胤当初这么干,本意当然是想稳住自己的皇位,加强权力。但没想到,此举把宋朝军队的作战能力给削弱了,这也成了后来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