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节选自张普惠传-原文及译文-魏书·张普惠传 (概括张普惠为官方面的特点)

魏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南北朝时期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魏书,共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

admin

《魏书》是二十四史里的一部,北齐魏收写的,专门讲北魏从4世纪末到6世纪中叶的事儿。全书124卷,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有些卷太长又分上中下,实际131卷。最近翻到《张普惠传》,这人挺有意思,记录下来跟大家聊聊。

节选自张普惠传-原文及译文-魏书·张普惠传 (概括张普惠为官方面的特点)(图1)

《魏书·张普惠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人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精于《三礼》,兼善《春秋》百家之说。任城王澄重其学业,为其声价。澄功衰在身,欲七月七日集文武北园马射。普惠奏记于澄,澄意纳其言,托辞自罢。澄转扬州,启普惠以羽林监领镇南大将军开府主簿,寻加威远将军。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还朝,仍羽林监。

时太后父胡国珍薨,赠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无太上之号,诣阙上疏,陈其不可。左右畏惧,莫敢为通。太后览表,亲至国珍宅,召集五品以上博议其事。普惠以理正之,无所屈。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马来,甚迅速,伫立催去。普惠诸子忧怖涕泗。普惠谓曰:“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及议罢,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普惠以天下人调 ,幅度长广,尚书计奏,复征绵麻,恐人不堪命。上疏又表乞朝直之日,时听奉见。自此之后,月一陛见。及任城王澄薨.,普惠荷其恩待,朔望奔赴,至于禫除,虽寒暑风雨,无不必至。初,澄嘉赏普惠,临薨启为尚书右丞。尚书诸郎以普惠地寒,不应便居管辖,相与为约,并欲不放上省,纷纭多日乃息。魏子建为益州刺史,有赃罪。普惠往验之,事遂得释,故子建父子甚德之。

萧衍弟子西丰侯正德诈称降款,朝廷颇事当迎,普惠上疏,请赴扬州,移还萧氏,不从。俄而,正德果逃还。后除光禄大夫、右丞如故。出除东豫州刺史。淮南九戍十三郡,犹因萧衍前弊,别郡异县之人错杂居止。普惠乃依次括比①,省减郡县,上表陈状,诏许之。宰守因此,绾摄有方,奸盗不起,人以为便。

普惠不营财业,好有进举,敦于故旧。冀州人侯坚固少时与其游学,早终。其子长瑜,普惠每于四时请禄,无不减赡,给其衣食。

孝昌元年三月,在州卒,时年五十八。赠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曰宣恭。

(节选自《魏书·张普惠传》)

节选自张普惠传-原文及译文-魏书·张普惠传 (概括张普惠为官方面的特点)(图1)

译文:

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人。身高八尺,长得魁梧,对《三礼》特别精通,还擅长《春秋》和诸子百家的学问。任城王澄挺看重他的学问,帮他抬高名声和地位。当时澄穿着丧服,却想在七月七日召集文武大臣到北园骑马射箭。张普惠写了奏记劝他,澄心里觉得有理,找借口取消了这事。后来澄调任扬州刺史,启奏朝廷让张普惠当羽林监,兼镇南大将军开府主簿,没多久又加了个威远将军。张普惠被澄赏识后,辅佐过两任藩王,名声挺好。准备回京城的时候,衣服都穿得破破烂烂的,澄给了他二十匹绢当路费。回到朝廷,还是当羽林监。

当时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去世,被追赠为太上秦公。张普惠觉得前朝太后的父亲都没“太上”这个称号,就跑到朝廷上疏,说这么不合适。太后的侍从们都怕,不敢替他通报。太后看了他的奏章,亲自跑到胡国珍家,召集五品以上官员一起讨论这事。张普惠还是按道理来,一点不退让。之前他被太后召见,传旨的人骑快马来催,催得特别急,站在门口等他动身。张普惠的几个儿子吓得直哭。张普惠对他们说:“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值,有啥好遗憾的。”等议论完了,太后下旨慰劳他,回到家,亲戚朋友都来庆贺他运气好。

张普惠觉得天下百姓交的布帛,幅子太宽、数量又多,尚书省商量完还要再征丝绵麻布,他怕老百姓受不了。就上疏请求,值班的 days 里,让能随时见皇帝。从那以后,每月能见一次皇帝。等到任城王澄去世,张普惠因为受过他的恩惠,初一十五肯定去祭奠,一直到丧期结束,不管是刮风下雨、冷天热天,一次没落下。当初,澄挺赏识张普惠,临死前还奏请让他当尚书右丞。尚书省的郎官们觉得张普惠出身低,不该直接管事,就互相串通,想不让他去上班,闹了好几天才消停。魏子建当益州刺史时犯了贪污罪,张普惠去查,最后事情解决了,所以魏子建父子特别感激他。

南梁萧衍的侄子西丰侯萧正德假装要投降,朝廷挺重视,准备迎接他。张普惠请求把萧正德送到扬州,再交给萧衍,朝廷没同意。没多久,萧正德果然跑了回南梁。后来张普惠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右丞还接着当。外放当东豫州刺史时,淮南有九个守卫区十三个郡,还沿用萧衍时的老毛病,不同郡县的人混住在一起。张普惠就挨家挨户查户籍,裁减了一些郡县,上奏说明情况,朝廷批准了。地方官照着他的法子来,管理得挺好,偷抢的少了,老百姓都觉得方便。

张普惠不爱攒钱,喜欢推荐人,对老朋友挺厚道。冀州人侯坚固年轻时跟他一起上学,早早就死了。他儿子叫侯长瑜,张普惠每次领俸禄,都省下自己的钱,供着侯长瑜的吃穿。

孝昌元年三月,张普惠在豫州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他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谥号叫宣恭。


上一篇: 原文翻译-河间鄚人也-三国志•魏书•邢颙传-邢颙字子昂 (河广原文及翻译) 下一篇:原文及译文-魏书·胡国珍传-节选自胡国珍传 (寒窑赋的原文及译文)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