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最后怎么死的-与徐达齐名的明朝开国功臣 (常遇春的结局)
一、草根出身常遇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数一数二的猛将,与徐达齐名,为明政权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少年时期,出身于贫农之家的常遇春勤快上进,一方面给人干活赚取生活费帮补家用,一方面偷偷留一点钱买书看和...
常遇春,明朝开国那会儿,朱元璋手下的猛将,跟徐达齐名,打江山立了大功。
要说这常遇春,小时候家里穷,是贫农家的孩子。但他这人勤快,肯上进,白天给人干活赚生活费帮补家里,自己还偷偷攒点钱买书看,有空了就溜到私塾外头偷听课。不光这样,他好像天生精力旺盛,白天累一天,晚上还找武术师傅学武艺,或者自己练。
天赋加上拼命练,青少年时期的常遇春,长得人高马大,胳膊长,力气大得吓人,文武双全,一腔热血。正好赶上元末乱世,到处都是起义,种地这种事,早就困不住他了。
说来也巧,朱元璋当时正在附近攻打和州,常遇春就装成普通百姓在附近看朱元璋和他带的兵。发现朱元璋这人仗义、豪爽,心里装着天下,而且队伍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二话不说就投奔朱元璋去了。
不过一开始,朱元璋也没看出他多厉害,以为就是个来投军的普通大头兵,除了壮实、力气大,好像没啥特别的。

这误会一直持续到打采石矶那会儿。河对岸是元军主力,朱元璋带人几次想冲过去,都被元军打回来了,整个队伍卡住了,对岸元军摆好阵势,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在大家发愁的时候,常遇春第一个冲出来,带着几十个弟兄,划着小船就往对岸冲。船到一半,他胳膊一使劲,船桨摇得飞快,元军的箭都射偏了。等船到河中间,元军箭法准了,他就把桨交给手下,自己站船头,指挥船左躲右闪,身边的箭用长枪拨开。快到对岸时,更绝了,他把长枪当杠杆,“嗖”一下就从小船跳到元军堆里,杀得元军乱成一团。
对岸一乱,朱元璋立马下令大军抢攻,徐达他们早就跟着常遇春上去了,把元军打得节节败退。最后朱元璋主力一上岸,采石矶之战元军惨败收场。
从那以后,常遇春开始被重用,有时候自己带兵出去打天下,有时候和徐达配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大军这些大势力,功劳大大的。
不过话说回来,常遇春和徐达虽然都是草根出身,文武双全,军事天赋高,配合也默契,但性格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徐达平时不爱说话,爱用计谋;常遇春呢,勇猛刚猛,带头冲锋,喜欢用战术布阵。最不一样的是,常遇春这人嗜杀,特别残忍。
据记载,每次打下城池,肯定让士兵屠城,老百姓遭殃。有一次他梦见好多老百姓抓着他,不让他走,他拿着刀砍,砍不死,吓得醒了,还骂“这些刁民,我全杀了!”等他清醒点,才发现手下士兵已经屠了二十里,远处还在烧杀抢掠。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打陈友谅的九华山时,俘虏了四千士兵。常遇春当时就想坑杀,徐达说都投降了,杀降名声不好,让他等等,自己连夜回去请示朱元璋。朱元璋听了徐达的,让徐达带免死令去。结果徐达到的时候,常遇春已经杀了一半,搞得陈友谅后来死活不降,非要跟朱元璋死磕。
常遇春虽然军事才能厉害,但嗜杀、屠城、杀降,确实让人不齿。最后他打完仗,带大军回去的路上,突然暴毙了。
后世有人猜,可能是功高盖主,被朱元璋杀了。但这不太可能,因为当时大局没定,周围还有不少地方要用他,朱元璋那么精明,不可能这时候动他。
还有人说是水土不服加旧疾,倒是有可能。北方兵到南方打仗,常因水土不服得病,曹操打东吴、诸葛亮征南蛮都遇到过。加上常遇春年年打仗,身体早就垮了,新病加旧疾,人就没了。不过这说法也不完美,常遇春是安徽人,不算北方人,水土不服不至于那么严重。
最后有人说,这是天道轮回。一辈子杀那么多人,因果报应,突然就没了。一代将星,这么早陨落。这话虽然没科学依据,但不少人愿意信。毕竟,军事才能再高,做人不行,也成不了让人尊重的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