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说明朝亡于朱棣-朱棣开创出了永乐盛世 (为什么还说明我爱你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朱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称帝建国,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永乐十九年,1421,,成祖朱棣...
很多人对明朝的朱棣可能有点陌生,今天就来聊聊这位成祖。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始,到1644年崇祯在煤山自缢,一共16帝,276年。1421年朱棣把首都迁到北京,这事儿挺关键的。
明朝开国头七十多年,日子过得还行。“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政治挺清明,经济也行,社会安定。可到了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刺抓了,明军死伤几十万,国力一下子就垮了,开始走下坡路。后来虽然有个“弘治中兴”,但也救不了,明朝还是慢慢衰亡了。

可有人说,“大明其实是亡在朱棣手里”。子孙不争气,怎么怪到朱棣头上了?他到底做了啥,影响这么大,甚至把王朝推向灭亡?
重用宦官,这事儿得从朱棣说起。
朱元璋当皇帝后,怕宦官乱政,立了铁碑,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还规定太监不能读书识字,官职不能超四品。可见朱元璋对太监多狠。
可朱棣一上台,就派太监出使、征税、监军,甚至守边,郑和下西洋就是他身边的大太监。为啥这么信太监?这得从朱棣当燕王时说起。
朱棣起兵“靖难”,有几个太监帮了大忙。比如郑和,那时候还叫马三宝,跟着朱棣打仗立了功,被赐姓郑。还有朱棣打南京时,也有太监里应外合。这些太监算是他的“老班底”,夺位有功。
再说了,朱棣的皇位来得有点不光彩,很多人不服,他也不信朝臣,就开始用太监。毕竟太监没根基,好控制。

到了他孙子宣宗,干脆在宫里开“内书堂”,教小太监读书。成祖和宣宗还能管住太监,可英宗年纪小,看着祖辈父辈用太监,觉得没事,结果王振专权,政治越来越糟,边防也不管,最后出了“土木堡之变”。
锦衣卫的事儿也不能不提。
锦衣卫本来是朱元璋搞的,让他刺探情报,抓人办案,叫“诏狱”。比如大学士宋濂请客,朱元璋第二天就问他昨天吃了啥,客人是谁,宋濂老实回答,朱元璋还挺高兴,觉得他诚实。后来锦衣卫太狠,朱元璋觉得过意不去,在1387年撤了锦衣卫狱,说以后案子都归刑部。
可朱棣上台后,又把锦衣卫恢复了,这一恢复,就一直用到明朝灭亡。
更狠的是东厂。
1420年,朱棣又在锦衣卫上搞了个东厂,让太监提督。这下太监可算有了大舞台,权力伸到司法、军事、外交各地。到了永乐末年,太监居然能帮朱棣批红,他死后,还是太监和大臣商量秘不发丧。可见永乐朝时,太监已经啥都能插手了。

朱棣这么干,把朱元璋的规矩全破了,也给明朝灭亡埋了雷。太监从永乐朝开始当权,后来越来越专权,政治黑暗,党争不断,明朝衰亡得更快。这些账,难道不该算在朱棣头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