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钟会有多厉害-谋略堪比张良 (历史人物钟会)
历史上的钟会,谋略堪比张良,本是司马家功臣,因反叛司马昭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会是魏朝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的弟弟,自幼聪慧过人、才...
历史上的钟会,这人挺有意思的,谋略被比作张良,本是司马家的功臣,最后却因反叛司马昭被杀,不少读者都好奇他到底经历了啥,今天就聊聊他。
钟会是魏朝太傅钟繇的小儿子,他哥钟毓是青州刺史。这小子从小就聪明,脑子转得快,后世最津津乐道的,大概是《世说新语》里那则段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於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见《世说新语》
不过啊,历史上钟会其实是钟繇晚年才有的儿子,曹丕驾崩那年他才一岁,这段子纯属后人编的,当不得真。像《军师联盟》《虎啸龙吟》里,直接把他提前出生到曹操还在世时,都快二十了,这失误也太离谱了,让人看了想笑。
钟会正式出道挺晚的,魏帝曹芳正始五年(245年),他20岁才当上秘书郎,之后四年又升了尚书郎、中书侍郎。这人博学多才,尤其懂玄学,年轻时就深得司马师喜欢,估计这时候就跟司马家走得很近了。所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钟会就正式成了司马家的幕僚,跟着他们搞夺权。
司马师带兵打淮南的毌丘俭、文钦之乱时,钟会跟着,管机密事。凯旋路上,司马师旧伤复发,死在许昌了。魏帝曹髦想夺司马家的兵权,就下诏让司马昭驻扎许昌。这时候钟会和尚书傅嘏合计,一面让傅嘏上表复命,一面催着司马昭快行军,到雒水南边驻扎,其实就是想威胁朝廷。曹髦一看大势已去,只好让司马昭当大将军,这是正元二年(255年)的事。
司马昭上台后,开始清理异己,对魏室越来越狠,钟会在里面起了关键作用,功劳也不小,一路升到黄门侍郎、大将军府记室、司隶校尉、镇西将军,还封了侯。作为司马昭的死党,钟会在平定诸葛诞之乱时立了大功。当司隶校尉时,他插手朝廷事,谁对司马家不利他就整谁,大名士嵇康他们被杀,都是钟会出的主意,所以当时士人都挺恨他的。
钟会这人吧,有才,脑子活,还爱玩权术,当时人觉得他跟“谋圣”张良似的,他自己也常这么觉得,有点像当年的杨修。他哥钟毓太了解他了,私下跟司马昭说:“钟会是聪明,但太爱耍心眼,我怕他有二心,大将军您得防着点。”司马昭听了还笑,说:“要是真因为这事儿犯事,我只罚他一家,不连累你们钟家。”结果钟毓这话,后来真应验了。
景元四年(263年)秋天,司马昭让钟会当主帅,带着邓艾、诸葛绪打蜀汉。结果钟会被困剑阁,没啥战果,正准备撤军呢,邓艾倒好,偷渡阴平,奇袭成都,直接把蜀汉给灭了。年底钟会当主帅,虽然没灭成蜀,但也升了司徒,封了万户侯。可灭蜀后,降将姜维撺掇他,钟会就起了割据四川的心思。
为了当皇帝,钟会和姜维合计,先诬杀了灭蜀头号功臣邓艾,然后假借郭太后的遗命,逼着众将跟着他一起讨伐司马昭。可这些将领大多是北方人,家眷都在洛阳,谁都不肯干。钟会把他们全关起来想杀了,又怕没人带兵,犹豫着没下手。就在这节骨眼上,胡烈的儿子知道了,带着人鼓噪军士造反,把钟会、姜维都杀了,还趁机抢了成都。钟会死在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刚满四十岁。
钟会死的时候,养子钟邕(他哥钟毓的儿子)也跟着死了。另一个养子钟毅,还有侄儿钟峻、钟辿(都是钟毓的儿子),都被抓下狱,按律该判死罪。但司马昭想着钟繇、钟毓的功劳,又记起钟毓当年的话,只杀了钟毅和钟邕他们几个,赦免了钟峻、钟辿,还恢复了他们的官爵,也算手下留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