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陶渊明-陶渊明隐居后做什么为生 (揭秘历史真相)

陶渊明隐居后做什么为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己,表达了对陶渊明挂印弃官之后所著的,归去...

admin

陶渊明隐居后到底靠啥生活?这问题估计不少人都好奇过,今天就随便聊聊,给大伙儿参考参考。

北宋那会儿,欧阳修就说过,晋朝没啥文章,就陶渊明一篇《归去来兮辞》顶天立地。这话够分量,可见陶渊明挂印弃官后写的这篇,多让他推崇。

故事发生在东晋,陶渊明当上了彭泽县令。搁别人眼里,这官职可是油水肥差,但对陶渊明这种有魏晋风骨的人来说,就是份内事,没啥可图的。他不愿意盘剥百姓,一直两袖清风。后来有个督邮下来巡查,明着暗示索贿,陶渊明直接不干了,挂印弃官,吼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实按东汉到南朝的县官俸禄算,晋朝县令哪止五斗米?说白了,陶渊明就是不想为了这官职,去伺候那种“乡里小人”。那问题来了,陶渊明弃官回家后,到底靠啥过日子呢?

魏晋那会儿,士族把着朝政,大官儿基本都出自世家大族。可陶渊明不是,他家没这底蕴。据说他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这人挺有名望的。但陶侃自己也不是士族,出身穷,家里没啥大庄园。他一走,陶家就衰落得快,很快就被别的士族子弟抢了风头。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陶渊明-陶渊明隐居后做什么为生 (揭秘历史真相)(图1)

陶侃倒是留了点家产,对寒门来说算丰厚了。可当时士族多,他十七个儿子一窝蜂争家产,分到陶渊明这一代,虽然当官时多少沾了曾祖父的光,其他啥好处都没捞着。

看《归园田居(其一)》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写得挺实在,说明他刚隐居那会儿日子还行,地够种,说不定还能雇人帮着干。不过后来,特别是五十岁以后,家里遭了火灾,又遇上收成不好,田产房产都亏了不少,日子就过得紧巴了。

翻翻他的诗,不光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种地日子,还有“余尝于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这种教书的时候。所以能肯定,他归隐后除了种地,还靠教书赚点钱。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陶渊明-陶渊明隐居后做什么为生 (揭秘历史真相)(图1)

他这隐居跟那些遁世修仙的不一样,更像是提前退休,跟外面还有联系。所以朋友像颜延之、王弘他们,也时不时接济他一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后,经济条件确实不如当官时了。但一开始不算太穷,家里有田有房,靠种地、教书还能过得去。就是晚年出了变故,日子才过得苦些。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陶渊明-陶渊明隐居后做什么为生 (揭秘历史真相)(图1)

日子是苦了点,但陶渊明守着自己的信条,心里头给自己造了个桃花源。这既是他的风骨,也成了咱们文明的魂儿,一直藏在咱们血脉里,悄悄传着。


上一篇: 康熙为什么要破祖制公开立胤礽为太子-他有什么打算 (康熙为什么要废了太子) 下一篇:历史上的钟会有多厉害-谋略堪比张良 (历史人物钟会)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