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这一称谓-仁宗-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人如其名 (这种称谓)

天灾人祸不断,他却让西夏保持盛世,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夏崇宗李乾顺驾崩后,他的儿子李仁孝继位,史称夏仁宗,仁宗,是个很高的庙号,是后世对帝王施行仁政、恩泽百姓的称颂和褒奖,李仁孝在位期...

admin

西夏那时候天灾人祸不断,但李仁孝愣是守住了盛世,今天就来唠唠这位皇帝。

夏崇宗李乾顺死了,他儿子李仁孝接班,就是后来的夏仁宗。“仁宗”这庙号可不是随便给的,得是真正对老百姓好、施行仁政的皇帝才能有。李仁孝当皇帝那会儿,天灾人祸没少来,但他总能灵活应对,把事儿处理得妥妥当当,推崇法治,让老百姓过得安稳,确实配得上“仁宗”俩字。

这一称谓-仁宗-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人如其名 (这种称谓)(图1)

夏仁宗李仁孝

李仁孝跟他爹李乾顺一样,都挺重视法治,觉得依法治国才是正道。他把旧法律改了改,又参考了唐、宋的律令,让人编了部20卷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用西夏文刻印发下去。这部法典可全乎了,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军事法啥都有,还结合了西夏的实际情况,是西夏最完整的法典。后来国外学者看了,都管它叫“中世纪独一无二的法律文献”,评价挺高。

李仁孝这人有两个大爱好,第一个是迷汉文化。他生母是汉人,从小受妈妈影响,对汉文化特别感兴趣。当了皇帝后,不光跟金朝处好关系,还跟南宋走得很近,学习儒家文化,直接把孔子封为“文宣帝”,在各州郡建孔庙祭拜。他还学了宋朝搞科举,在各州县设学校,皇宫里弄了个“小学”,让宗室子弟7到15岁必须上学。后来又建了“太学”,他和皇后罔氏还经常去亲自训导。印刷出版业也被他搞得风生水起,西夏文化那会儿算是到了顶峰。

第二个爱好是信佛教。李仁孝派人跑到西藏,把高僧请到凉州讲法,尊为上师,还组织人大量翻译佛经。现在能看到的西夏佛经里,像《悲华经》《佛说宝雨经》这些,都是他时期校对的。他还请来宗律、净戒、玄密国师这些人,在大度民寺办了场超大规模的法会,一次就散了15万卷西夏文和汉文的佛经,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不过当皇帝也不容易,他平息过三次大叛乱。第一次是萧合达叛乱。萧合达本来是送辽国成安公主(李仁孝他爹的媳妇)入夏的辽将,后来留在西夏当官。结果李乾顺联金灭辽,成安公主和她儿子李仁爱气死了,当时当夏州都统的萧合达不干了,直接割据夏州城造反,还想联络人重立辽朝。李仁孝虽然年轻,但一点儿不慌,果断让静州都统任得敬带兵去平叛。任得敬打仗有一套,三个多月就把萧合达给抓来杀了,叛乱平了。 这一称谓-仁宗-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人如其名 (这种称谓)(图1)

成安公主

第二次是慕濬、慕洧兄弟俩叛乱。那时候金、南宋、西夏三足鼎立,西夏被金朝围着。1141年六月,枢密使慕濬和慕洧兄弟俩想投奔金朝,被李仁孝提前知道了,直接抓起来杀了。事后他还赶紧跟金朝解释,态度特别好,金熙宗也没计较,西夏算是没出大乱子。

第三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是任得敬叛乱。这任得敬可不简单,他女儿任氏被李仁孝封为太后,他自己后来当上了国相,还被封为楚王,前两次平叛都是他指挥的,功劳大得很。但他还不满足,想自己割据一方当皇帝,还偷偷跟南宋联络,说好一起打金朝,推翻李仁孝。李仁孝知道后,赶紧拉拢金朝支持,一举把任得敬和他同伙全灭了,把西夏政权从分裂边缘拉了回来。

这么一看,李仁孝确实挺厉害的,内政外交都没落下,西夏那会儿经济发展得不错,西域各国都跑来朝觐。当时的西夏疆域,包括了现在宁夏、甘肃大部,还有陕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青海东北部、新疆一部分,甚至蒙古国一部分也在里面,疆土之大,是西夏建国以后都没达到过的。说他是西夏的贤明之君,真不算过。


上一篇: 最早的木活字印刷术为何始于西夏-有什么物品可以见证 (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 下一篇: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 (辽国如果没有灭亡)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