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 (辽国如果没有灭亡)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国商谈和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关键问...

admin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西夏国连年打仗,国力快熬不住了,元昊就派了使者去宋朝,想谈谈和谈的事儿。宋仁宗偷偷让庞籍去跟元昊谈判,元昊一听,乐坏了。但关键还是元昊称帝这事儿,宋朝非要元昊自己削掉“僭号”。元昊恼了,放话说:“我就像正午的太阳,只能顺着天往西走,哪能倒着往东跑?”谈来谈去,元昊派使者到延州送信,信里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还改名叫曩霄,就是不称臣。虽说没称臣,但元昊以儿子自居,也算给宋朝留了点面子。

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 (辽国如果没有灭亡)(图1)

宋朝正准备答应西夏的和议呢,辽国使者来了,让宋朝别跟元昊讲和。这下宋朝左右为难,礼部郎中吴育站出来说话,一下子解了围:“契丹(辽国)受咱们宋朝的恩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澶渊之盟后一直关系不错)。不能因为收留一个叛变的羌人(元昊),就断了咱们跟契丹这世世代代的兄弟情分嘛。现在这俩自己掐架,掐了这么久还没完,咱们可以看看形势,趁机捞点好处。万一咱们太快答应元昊,我怕契丹会趁机在河北(赵魏之地)发兵,那辽宋又得开战。”

吴育接着又出主意:让宋朝派使者去西夏,告诉他们得继续跟辽国和好,宋朝才能答应议和;同时再派使者去辽国,说已经让元昊向辽国道歉了,在这前提下才接受西夏求和,不然就再打。宋朝照做了。果然,这招挺管用,西夏和辽国都没法找茬,宋朝在外交上总算赢了一回。

辽国那边呢,早早在1031年辽兴宗刚即位时,就把他姐姐兴平公主嫁给了元昊。可这俩人压根儿处不来,纯粹是政治婚姻,冷冰冰的,没啥感情。后来兴平公主病重了,元昊呢,照样搂着别的美女瞎胡闹,压根不管公主。直到公主死了,他才慢悠悠跟辽国“报告”了一声。

辽兴宗一听火冒三丈,立马派人拿着诏书把元昊狠狠骂了一顿。元昊当时正忙着打宋朝,只好低头装孙子,献上宝贝讨好辽兴宗。后来辽国又从宋朝多讹诈了二十万“岁币”,就帮着宋朝说话,劝元昊别打宋朝。元昊气得要命。再后来,夏辽两国因为边境的党项部落归属吵起来,最后元昊还挑唆辽国的党项人造反,辽国让他交人,他不交,俩人彻底翻脸。

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 (辽国如果没有灭亡)(图1)

既然跟辽国闹僵了,元昊自然急着跟宋朝和谈。1043年夏天,宋朝派使者到夏州,答应册封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他十万匹绢、三万斤茶。说是“赐”,其实就是花钱买平安。大臣蔡襄上书说:“元昊自称‘兀卒’,有时候还自己翻译成‘吾祖’,这是在侮辱朝廷,绝对不能答应议和!”宋仁宗打累了仗,不听。还下诏让韩琦、范仲淹回朝当官。

大臣富弼劝宋仁宗留一个韩琦或范仲淹守边,但当时执政的晏殊这些人“厌战”,全答应了元昊的要求。

转年,1044年五月,辽国内部党项族造反,辽国派兵镇压,元昊出兵救援,居然把辽国的招讨使给杀了。辽兴宗气炸了,在国内征兵,准备亲自带兵打西夏。这下西夏更急着跟宋朝和谈了。最后元昊加码,宋朝把“岁赐”加到“银、绮、绡、茶二十五万五千”,西夏答应尊奉宋朝为正朔,还在高平寨和保安军设了榷场(贸易点)。

其实宋朝使者来,西夏只在宥州接待,根本没让他们进过兴州(银川)。元昊在皇宫里照样自己称帝,他爹李德明以前还会在宋使来时暂时摘掉宫里的匾额,元昊连这步都免了,压根不让宋使进“首都”。宋夏议和成了。当年十月,辽夏两国就开打了。

河曲之战的过程

辽兴宗自己气得不行,直接派了三路大军,总共十万人,渡过黄河就往西夏境内冲。大军走了四百里,愣是没遇到一点抵抗。最后辽军在贺兰山北边碰到元昊的部队,辽军上去就打,把夏军打得大败。元昊跟宋朝打仗老赢,头回碰到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压力山大,尤其是看到辽国源源不断的援兵,心里直发毛。

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 (辽国如果没有灭亡)(图1)

于是元昊又使缓兵计,派使者向辽兴宗请罪投降。辽兴宗想见好就收,他手下韩国王萧惠这些人不答应,劝辽兴宗一鼓作气灭了元昊,省得以后再惹麻烦。辽兴宗想了想,点头同意。萧惠就当先锋,又朝元昊的夏军杀过去。元昊一看情况不妙,边撤边搞坚壁清野,把路上的粮草、房子全烧了,一口气撤了一百里。

这招焦土政策挺管用,辽国十万大军本来想靠打仗抢吃的,这下后勤全断了,人粮马草都没了。特别是辽国的战马,缺草料死了大半。元昊又恰到好处地派人“请降”。辽国君臣正在大营里商量呢,元昊突然发起猛攻,直扑萧惠的大营。萧惠也不含糊,赶紧整顿军队反击,又把元昊打退了。

辽军正要追击,忽然刮起大风,直往辽军身上吹。古人迷信,契丹人更信这个,大风一刮,兵将们心里都发毛,军营里顿时大乱。元昊早就习惯了自己地盘上的风沙,立刻命夏军反攻,把辽军打得大败,抓了几十个辽国贵族大臣,辽兴宗自己带着几十个骑兵才逃掉,差点成了他妹夫的俘虏。

河曲之战的结果

这场大战发生在河曲(现在内蒙古伊克昭盟),所以叫“河曲之战”。据《辽史·伶官传》记载,辽兴宗逃命时,身边有个戏子叫罗衣轻,生死关头还挺逗,趁辽兴宗停下马喘气时开玩笑:“陛下您看看鼻子还在吗?”夏辽打仗,夏人总爱割了辽人的鼻子再放回去,罗衣轻拿这事儿逗乐想让他开心。

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 (辽国如果没有灭亡)(图1)

辽兴宗刚捡了条命,听罗衣轻这么说,火气上来,让人把他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辽道宗赶紧劝他:“插科打诨的又不是黄幡绰(有名的搞笑戏子)。”罗衣轻接话说:“行军打仗的也不是唐太宗”,还是不服软,继续拿辽兴宗找乐。辽兴宗听了也乐了,知道这次大败全怪自己该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

1044年的河曲之战,李元昊的西夏大获全胜。辽国北军溃败之前,没用的南路军早就坚持不住先撤了;至于漫无目的的中路军,听到战败消息也赶紧往东撤。辽国因此吃了建国以来一次大败仗。

不过西夏也没拿到决定性的胜利。除了打输和后勤问题死了几千人,辽军主力还在呢。而且这场仗全在西夏地盘上打,辽国自己啥损失都没有。西夏那边呢,因为到处调兵、搞焦土政策,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东西全毁了。对这么个小国来说,这种胜利其实挺伤元气的。

辽军虽然被暂时打败,但战斗力比夏军强。就连元昊精心培养的铁鹞子(重骑兵),都扛不住辽国骑兵的冲击,其他部队更别想在正面打赢了。人口有限的西夏,根本打不起长期消耗战。


上一篇: 这一称谓-仁宗-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人如其名 (这种称谓) 下一篇:北宋派四十万大军攻打西夏-最后什么结果 (北宋1040年)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