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亡之事-是因为诸葛亮在制定战略时的失误吗 (关羽败亡之事是哪一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的详细介绍,...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之后、晋朝之前那段乱糟糟的年景,曹魏、蜀汉、东吴三家掐来掐去。今天咱们来聊聊关羽败亡,是不是真有人说是诸葛亮的锅?这事儿得从头捋捋。
先说说战略上的事儿。
隆中对是诸葛亮还没出山就给刘备画好的饼:占荆州、夺益州,等天下有变,俩地儿一块儿北伐曹操,准能成。刘备还真照着干了,最后占了荆州、拿了益州,蜀汉就这么立起来了,所以好多人觉得隆中对牛掰,是刘备当时最好的路子。但话说回来,这战略后面其实藏着坑!
坑之一,就是把刘备家底拆散了。刘备本就是三家里最穷的,虽然地盘多了,但荆州、益州各占一块,兵力自然得分开。刘备的老窝在益州,肯定得带精兵强将过去,这么一来,荆州的关羽,实力可就大打折扣了。以前刘备关羽都在荆州,还能凑合,刘备一走,关羽那点兵,看着地盘大,其实够干啥的?
有人可能说,关羽有荆州,自己招兵买马不就行了?想简单了!军队里老兵才是顶梁柱,这些在战场上滚出来的老油子,才是军队的魂。刘备打益州带走一批,诸葛亮张飞去支援又带走一批,留给关羽的老兵就没剩多少了。再加上荆州好些年没打过仗,新兵蛋子多,素质也一般。刘备诸葛亮张飞一走,关羽的兵实力直接缩水,对付孙曹两家,能不难受吗?

隆中对的第二个坑,是把刘备和孙权的关系搞僵了。隆中对要占荆州,可孙权对荆州也眼馋着呢,这就为后来两家掐架埋了雷。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开始抢地盘,刘备轻松拿下荆南四郡,孙权抢南郡却差点把命搭进去。南郡对东吴的长江防线太重要了,孙权必须拿下,曹操也不肯松手。俩人正打得头破血流,曹操使坏,直接放弃南郡,想挑拨孙刘关系。
曹操算准了刘备,就荆南四郡满足不了他,肯定惦记南郡。果然,刘备跑去跟孙权软磨硬泡,借走了南郡,美其名曰帮孙权扛曹操压力,这就是“借荆州”。注意啊,是“借”,就得还,但刘备压根没想还——南郡这地方,北伐能怼曹魏,南下能打东吴,谁不想要?孙权想要,刘备更不撒手,俩人暗中较劲,孙权偷袭荆州的种子,就这么种下了!

隆中对确实让刘备做大了,但风险也不小,关羽败亡的祸根,早埋这儿了。刘备占着南郡,孙权就总惦记,刘备又带走了大部分兵,关羽守荆州本来就吃力,败亡的概率,那可不是一般大。这锅,诸葛亮在战略上得背一半!
再说说战术上的骚操作。
曹老贼一直压着东吴,孙权想拿回南郡,又不敢跟刘备撕破脸。直到汉中之战后,刘备自称汉中王,这事儿才有转机。
刘备在汉中把曹操揍了,飘了,自称汉中王,曹操气得直咬牙,准备发兵打汉中。可刚吃过败仗的曹军,哪是刘备对手?司马懿出主意:联合东吴,一块儿谋荆州,逼刘备往汉中增兵,防守就空了,曹操打汉中成功率就高了。曹操一听有理,立马派使者找孙权。结果使者刚走,刘备就知道了,赶紧找诸葛亮商量。
原文:汉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遂奉诰命投荆州来。

曹操想跟孙权联手打荆州,正常人不该赶紧派人去东吴游说,说说利害吗?可诸葛亮倒好,让关羽直接打樊城,想靠威慑把联盟吓散。说实话,每次看到这儿我都犯嘀咕,诸葛亮这操作也太反常了吧?光靠威逼,不派人联络,这不是霸道吗?三国演义里他多智近妖,这道理能不懂?
不管怎么看,让关羽打樊城,都不像诸葛亮干的事儿。往大了说,战术失误;往小了说,他是不是故意的?毕竟关羽死守着,孙曹两家也不好轻易拿荆州啊!
第三,这心思就有点诡异了。
隆中对里,诸葛亮一直说要联合东吴抗曹,所以关羽虽然得防着东吴,但关系也得处好。他让关羽打樊城,本来是想让东吴别跟曹操联盟,保持蜀汉和东吴的“塑料情”。结果关羽拒绝了孙权的求亲,还把使者骂得狗血淋头,这事儿就大了——相当于直接跟东吴宣战啊!诸葛亮肯定知道,可他啥也没干!

按理说,关羽这么干,邦交事故了,诸葛亮赶紧派人去修好关系,或者增援荆州啊,结果他啥也没干,这脑子咋想的?演义里诸葛亮会看星象,关羽败走麦城,他肯定能看出不对劲,完全可以让刘封、孟达去接应,结果?他啥也没干。反倒压着消息不告诉刘备,直到荆州丢了,关羽死了,才摊牌,这正常吗?
关羽死了,刘备肯定要找刘封、孟达算账,诸葛亮又使坏,逼反了孟达,这操作更迷——瞎搞啊!后来孟达投魏,刘封被杀,张飞又被手下杀了,刘备身边能打的、亲近的,差不多都没了,最后白帝托孤,大权全归诸葛亮了……
说实话,自从关羽骂了孙权,诸葛亮这一连串操作都透着诡异。以他的聪明,明明有更好的办法,结果净干些漏洞百出的事儿,真让人琢磨不透:他到底想干啥?刘备、关羽、刘封、张飞死后,诸葛亮成了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