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时期的两大神探-他们分别是谁 (盘点三国时期的猛将)
对荀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第一位就是荀攸,当年赤壁之战的时候,正是荀攸劝谏曹操要严防火攻,但曹操不听,结果被烧的大败而归,后来曹操每提起荀攸都大加称赞说,公达外愚内...
荀攸这人,三国时期曹营里的顶级谋士,不光会打仗,断案也是一把好手。
先说他小时候的事儿。13岁那年,他爷爷广陵太守荀昙去世了,有个叫张权的部下,哭着喊着说要给老爷守墓,守三年那种。那时候士族门生故吏给上级守墓挺常见的,他叔父还挺感动,觉得这小伙子有情有义。

可荀攸瞅着不对,觉得张权神色有点慌,就偷偷跟叔父说:“这人眼神飘忽,不对劲,怕是有什么猫腻。”
叔父一开始还不信,但荀攸说得挺认真,就让人去查。一查果然,张权是个杀人犯,杀了人想借守墓躲起来,结果被这小子看穿了。
要知道,那时候守墓得在坟边待三年,跟隐居差不多,确实是个藏人的好办法。可惜啊,被13岁的荀攸一眼就看穿了。
后来赤壁之战,荀攸还提醒过曹操小心火攻,结果曹操没当回事,被周瑜一把火烧得够呛。曹操后来总夸他,说“公达这人看着傻,其实精;看着胆小,其实勇;看着弱,其实强;不显摆自己,不邀功,这智慧,颜回、宁武都比不上。”
再说说另一位神探,国渊。这人名气比荀攸小多了,没办法,《三国演义》没写他的故事,就这么埋没了。
其实这人厉害得很,尤其是断案,特别会用证据。

国渊是郑玄的徒弟,郑玄可是东汉末年的大儒。就因为这,曹操早早看中了他,招进司空府(后来丞相府)当属官。后来曹操西征关中,他升了丞相长史,曹操不在家的时候,府里大小事都归他管,曹操最信他。
这人还有菩萨心肠。曹操西征那会儿,河间郡闹田银、苏伯叛乱,国渊带人平了,抓了不少余党,按律法都得杀。可他说祸首已经伏法,不能滥杀,就请示曹操把这上千人放了。
后来他当了魏郡太守,魏郡就是曹操的大本营邺城所在地,曹操得多信他啊。可刚上任没多久,就有人写信骂曹操,曹操气坏了,脾气本来就冲,让国渊必须查出来。
国渊接了活儿,一看信里好多句子是从张衡的《二京赋》里抄的,懂这书的人不多。他就想了个招,找了三个读书人,说你们学问太浅,赶紧找个能看懂《二京赋》的老师去。
几个人找了几天,真找到一个懂《二京赋》的,就拜他为师,还让他写注释。国渊拿到注释一对比,跟诽谤信的笔迹一摸一样,立马把这人抓了,案子破了。曹操一高兴,升他当了太仆。
其实国渊破案的关键,一是他自己学问大,知道《二京赋》这事儿;二是他会看笔迹,一对比就锁定人,赖都赖不掉。
所以国渊可不是浪得虚名。这人一辈子清廉,穿布衣吃素,多余的俸禄都分给亲戚朋友,最后死在任上。
这两位神探,一个靠眼力,一个靠脑子,在三国乱世里也算是一股清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