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三国历史对他们不公-这两个人一直在遭受非议! (三国历史对他们的影响)

三国历史对他们不公,这两个人一直在遭受非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历史风起云涌,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当然,有不少学者专门研究三国,鲁迅先生就曾经为一代枭雄曹操正名评说,...

admin

三国历史对他们好像不太公平,这俩人一直被各种非议缠着。感兴趣的读者不妨跟着小编一块儿看看。

三国历史那叫一个风起云涌,好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到现在还有人聊。当然,专门研究三国的学者也不少,鲁迅先生就曾经给一代枭雄曹操正名,他说:“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并不公平,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三国历史对他们不公-这两个人一直在遭受非议! (三国历史对他们的影响)(图1)

那这事儿到底咋回事?接着往下瞅瞅!

现在不少曹姓的人都喜欢攀附曹操,估计是曹操的名气太大了。那历史上到底咋看这人呢?孙权说他:“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苏洵更直接:“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后来复旦大学和人类学联合小组研究曹操DNA,这事儿炸的程度不亚于挖曹操墓,曹操的故事好像被历史一点点扒出来了。

遭非议的不光曹操,还有东吴大将吕蒙。

他生在安徽,是个少见的文武双全的人。尤其是夺荆州那回,穿一身白衣从后面摸上去断了关羽的后路,最后关羽死在麦城,身首异处。吕蒙也背上了千古骂名。加上好多历史作品把关公捧得老高,吕蒙这事儿就显得更让人不齿了,背后偷袭?听着就像小人干的事,大伙儿一直没原谅他。

对此,明代泰州学派宗师李贽就说:“吕蒙、陆逊妖魔耳!纵然奸计得行,亦一时胜负,何足夸战?汝不见蒙与逊与当年草木同朽腐矣!”近代作家蔡东藩也提过:“关公之败,失之过刚,吕蒙虽胜,不能无罪;亲汉贼而仇汉裔,蒙亦何心?”可实际上,关羽是英雄,吕蒙也是大英雄,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

两军厮杀的时候,大伙儿只想看关羽手刃吕蒙,接受不了关羽败走麦城,这显然不太公平。可时至今日,从鸿儒到老百姓,对吕蒙的态度都是咬牙切齿。就因为这个,吕蒙在家乡安徽都没一方自己的纪念碑,一代英雄的身后事挺惨淡,更没什么吕氏后人去攀附吕蒙的大名,也没听说哪个后代承认自己是吕蒙的血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席去安徽的时候还专门聊到吕蒙,说:“吕蒙是个大将之材。”而且“他很愿意听别人的意见,那时候吕蒙是行伍出身,没啥文化,觉得不方便。孙权劝他,他就苦心研究兵法,经常熬夜学,最后成了东吴大将。”主席还说“现在咱们解放军的高官里,还有不少没好好学文化的军官,参加革命后才接触文化课,一定要读《三国志·吕蒙传》。”

看得出,主席对吕蒙认可得挺高。

和吕蒙一样,曹操因为跟刘备对着干,名声一直不太好。不说别的,影视剧和戏台上都把他画成一脸奸相,这就说明大伙儿不觉得他是好人。说白了,就是这种错误理解,让大家对曹操没好印象,更没人站出来给他“说话”,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谁主动说“我是曹操后代”。咱们现代第一个给曹操平反的就是鲁迅先生,他仔细分析过曹操一生,还有大家对他是怎么误解的。

三国历史对他们不公-这两个人一直在遭受非议! (三国历史对他们的影响)(图1)

虽然鲁迅这观点响应的人不多,但他对历史人物公平对待的态度,确实让人佩服。鲁迅觉得不光曹操,历史上对秦始皇也不公平,而且他们能得到啥评价,跟当朝时间长短关系很大。要是当朝时间长,写史书的人肯定是本朝官员,说话肯定偏向君王;当朝时间短,写史书的就是别朝的人,自然对别朝君王有点“诋毁”。所以读秦史就会发现,那朝代基本没好人。曹操也是,“执政”时间不长,免不了被别人黑。鲁迅觉得曹操很有本事,至少是大英雄,虽然他不站队曹操,但打心底佩服他。巧了,“欣赏”曹操的还有主席,他看到鲁迅对曹操的公平评价,还用红笔划下来做了笔记。

主席认为:“曹操是有贡献的,他统一了北方,建立魏国,改掉不好的政策,积极发展经济,搞屯田制度。他是有政治头脑的领袖,也是个很有才学的人,诗词里透着英雄气概,文字既能准确表达心意,又特别通透。”主席甚至觉得:“曹操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所以说,很多历史学者判断人物是靠史料,不是人云亦云。只有真实评价历史人物,才是对这段历史和这个人最大的尊重。

三国历史对他们不公-这两个人一直在遭受非议! (三国历史对他们的影响)(图1)

其实不光历史学者,咱们普通老百姓也该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个历史人物,还原历史真相。那些为了猎奇、博眼球的行为太可耻了,拿伪历史做文章更让人唾弃。说白了,这是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古人。对年轻人学习也没啥好处,一点意义都没有。


上一篇: 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国一直在打仗-为什么吴国却像掉线一样呢 (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在哪里) 下一篇:三国时期汉中之战参战双方是谁-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国时期汉中是谁的地盘?)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