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国一直在打仗-为什么吴国却像掉线一样呢 (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在哪里)
魏国和蜀国交战的时候,吴国到底在干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的时候,魏蜀吴三国之间,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势,感觉是稳定的局面,其实,蜀国和...
魏国和蜀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吴国在干嘛?这问题估计不少三国迷都琢磨过。咱今天就掰扯掰扯,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三国那会儿,魏蜀吴表面上看谁也不服谁,好像挺稳定的。但其实蜀吴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魏国那国力甩他们好几条街。而且吧,天下哪有一直分下去的道理?总归得有人统一。可看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咋感觉魏国跟蜀国天天掐架,吴国就跟个透明人似的,在旁边看戏?真这样吗?吴国真能袖手旁观?要真动手了,他们到底干了些啥?

吴国和蜀国这关系,复杂得很。首先是有仇的——孙权杀了关羽,刘备直接带人去打东吴,结果被揍得那叫一个惨。按理说这俩梁子结大了,不可能再联手了。可现实情况摆在那儿,又不得不抱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相爱相杀”。三国鼎立没成型的时候,刘备和孙权就组过队,一起打南下要抢荆州、顺带灭江东的曹操,曹操在赤壁烧了个灰头土脸,只好夹着尾巴回许都。这时候鼎立的局面基本就定了,刘备虽然只占了荆州一小块地,好歹有了自己的窝。至于后来蜀国为啥跟东吴闹掰,也是从这时候埋下的根——赤壁之战后,荆州归谁的问题。

荆州这地方,说白了就是块肥肉,魏蜀吴谁都想啃一口。所以关羽在打襄阳的时候,孙权从背后捅刀子,把荆州给端了。关羽是刘备的亲兄弟,蜀国的顶梁柱,可利益面前,孙权还是下了手。刘备哪能忍这口气?这不光是丢地,是血仇啊!于是亲自带兵,既要夺荆州,也要报仇。

谁知道刘备刚要打东吴,张飞那边出事了——因为天天想关羽,脾气越来越暴,结果被手下给办了。这下蜀国一下折了两员大将,刘备把俩兄弟的死都算到了东吴头上,集结大军准备跟孙权死磕。结果呢?刘备又被揍了,退路被截,全靠赵云拼死才逃到白帝城。这场仗魏国也在旁边浑水摸鱼,东吴才没继续追,不然刘备可能真交代在那儿了。回来之后刘备就病倒了,第二年就没了。刘备死后,孙权琢磨着还是得跟蜀国联手,毕竟魏国太强了。这时候蜀国主事的是诸葛亮,这人讲道理,立马同意了孙权的提议,俩国又凑一块儿对抗魏国。之后就是诸葛亮老北伐,这时候问题又来了——蜀国北伐那几年,吴国到底在忙活啥?

其实吴国跟魏国也没少打。曹丕称帝后,几乎年年打吴国,但基本都没捞到好处。到226年曹丕死了,东吴赶紧想抢江夏,结果又没成功。诸葛亮第一次、第二次北伐那会儿,东吴跟魏国打了场石亭之战,魏国输了;隔一年,蜀国第三次北伐,东吴刚好称帝,自己忙着呢;后来又打了两次合肥之战,东吴都没捞着好;241年四月,吴国派大军打魏国,又败了;250年魏国打吴国,魏国大胜;252年十一月,双方又打东兴之战,这次魏国栽了。后面几年也没消停,你打我我打你,有输有赢。这么看,吴国其实也没闲着,要么主动出击,要么被动防守。毕竟蜀国要是真被灭了,东吴能好到哪去?唇亡齿寒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