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克洛卜施托克-德国诗人-对歌德和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甚巨 (克洛卜施托克 救世主)

克洛卜施托克,德国诗人,对歌德和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甚巨,认为写诗是神圣的天职,反对理性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崇尚浪漫主义,热衷于自然、宗教和德国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主...

admin

克洛卜施托克,德国诗人,对后来的歌德和狂飙突进那波年轻人影响挺大。他觉得写诗这事儿,简直是老天爷安排的神圣活儿。不喜欢死板的理性主义,老觉得个人情感才是王道,崇尚浪漫主义,爱琢磨自然、宗教,还有德国历史。下面随便聊聊他的事儿,一起看看吧!

主要作品有《救世主》(1745~1773)和抒情诗《颂歌》(1747~1780)。其中《颂歌》后来好多德国作曲家都爱拿去谱曲,影响挺深远的。他还写过剧本,不过好像没诗作那么出名。

克洛卜施托克-德国诗人-对歌德和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甚巨 (克洛卜施托克 救世主)(图1)

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卜施托克(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1724~1803,德国诗人。

1724年7月2日,他出生在奎德林堡,老爸是个律师。从小就被虔信派教义灌输了,15岁进了瑙姆堡的舒尔普福特贵族学校。

1745到1748年,先在耶拿,后到莱比锡学神学。在那儿认识了“不来梅杂志同人”里的克拉默、施莱格尔和拉伯纳他们,在他们办的《理智和机智的娱乐新论》上发了史诗《救世主》的前3章,一下子就引起不少人注意。

1748到1750年,在朗根萨尔察的亲戚家当家庭教师,还爱上了表妹玛丽·莎菲·施密特,给她写了好些“芳妮颂歌”。

1750年跑去了苏黎世。1751年,丹麦大臣伯恩斯托夫邀请他去哥本哈根,丹麦国王直接给了他一笔终身用费,让他专心写完《救世主》。1754年,跟梅塔·莫勒结了婚。

1770年,伯恩斯托夫在宫廷失势,他就搬到了汉堡。1771年,他的颂歌集出版了,在年轻人里反响特别大。1774年去卡尔斯鲁厄,路过法兰克福的时候还见了歌德一面。

1803年3月14日,在汉堡去世。

克洛卜施托克算是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把早期启蒙主义文学里强调理智和理性的规矩给打破了,把感情的事儿提到了首位,成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先声。

《救世主》是他的代表作,一开始用散文写,后来改成荷马史诗那种六步扬抑格,把17世纪以来一直模仿法国亚历山大体的老规矩给打破了。全书20章,分上下两部。上部讲基督受难,下部写基督升天和胜利。

1748年发表的前3章,感情特别充沛,形式又新,一下子就把当时内容贫乏、形式守旧的阿那克里翁文风给扫没了,大伙儿都很喜欢。

1773年最后几章出来,故事情节讲得不清楚,人物形象也不鲜明;模仿《失乐园》,但又没《失乐园》那种民主精神,全是宗教感情,所以反响一般。

克洛卜施托克-德国诗人-对歌德和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甚巨 (克洛卜施托克 救世主)(图1)

这也说明几十年来德国文学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变了。不过这书在德国家家户户都知道,对当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国人来说,维系民族感情还是起了作用的。

克洛卜施托克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就是颂歌。他从1747年开始写诗,早期作品大多是写给亲友和他喜欢的女性。有几首名篇,比如《苏黎世湖》(1750)、《春天的庆典》(1759)、《早年的坟墓》(1764)、《夏天的夜晚》(1766),到现在还有人传诵。

他的颂歌大部分没押韵,是感遇诗。他模仿民间艺人唱歌,还根据古代日耳曼传说写了《赫尔曼的战役》(1769)、《赫尔曼和王公们》(1784)、《赫尔曼之死》(1787)三部剧本,可惜结构松散,戏剧性不强,不如他的诗作,没引起啥注意。

克洛卜施托克挺关心祖国命运的,是爱国诗人。1773年他在《预言》里盼着“德国赶紧挣脱枷锁”,还预言“一百年内理性肯定能战胜暴力,当德国的老大”。他同情北美独立战争,写了《目前的战争》(1781)。《国民议会》(1789)、《认识你们自己》(1789)、《你们,不是我们》(1790)这些诗,歌颂法国大革命,说它是“世纪最高尚的行动”,希望德国也能来这么一场革命。

法国国民议会还给了他“荣誉公民”的称号。但雅各宾派镇压反革命的时候,他有点动摇,写了《我的错误》(1793)。他还写过《德意志学者共和国》(1774),幻想建个由诗人和思想家组成的共和国。

另外,他还写过几篇论德语的著作,比如《论德语正字法》(1778)、《关于语法的谈话》(1794)。


上一篇: 赫尔德的作品有哪些-赫尔德对德国文学有什么影响 (赫尔德的小说) 下一篇:狂飙突进运动对德国文学有什么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狂飙突进运动中的席勒的代表作品是)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