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吞武里王朝国王达信简介-大帝-之一-泰国历史上五位最大的 (泰国吞武里王朝郑信)
达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国吞武里王朝国王,又称吞武里大帝、达信大帝、郑信、郑昭、郑昭王、披耶达,中国潮州人后裔,泰国王室最早由中国清朝的郑信,泰名,达信,创立,郑信,中国潮...
达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吞武里大帝,泰国历史上那位牛人,1734年出生在泰国,其实是个潮州华裔后代,祖籍广东潮州澄海。泰国现在的王室最早就是这位郑信(泰名达信)创立的,他可是泰国人心中的英雄,打败了缅甸入侵,统一了四分五裂的泰国,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本版图,被尊为“吞武里大帝”,还是泰国五大帝之首。泰国每年12月28日都要过“郑皇节”,就是纪念他。
他爸郑镛是潮州人,纯华裔。他在位15年,不光把缅甸人赶跑了,还收复了北边的清迈、南边的马来半岛,把国家重新捏合到一起,恢复了阿瑜陀耶时代的疆域。1774到1775年,又带着军民打退了缅军的大规模入侵,从缅甸统治下复国,成了泰国历史上第四位大帝,18世纪泰国的华裔民族英雄。
1763年,缅甸人打过来,达信带着人守暹都。可1767年4月,缅军还是攻破了都城,大城王朝没了。达信没放弃,带着东南沿海的人当基地,组织抗缅军,光复了大城,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吞武里。当年12月28日,他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接着他收拾各地割据势力,1770年统一了全国,还顺带打了柬埔寨。他也挺会来事,派使者去北京给清朝进贡。
1782年4月7日,他出事了,宫廷政变被杀。当时他从柬埔寨前线带兵回京的却克里将军接了手,建立了曼谷王朝,就是现在泰国王室。泰国政府后来定12月28日为郑王节,他老家澄海县1985年还在华富村给他修了个衣冠冢。
生平
少年时代
他小时候挺不容易,被当朝大臣拍耶节悉收为义子,泰名叫信。从小在寺庙长大,学了泰语、巴利文、汉语、越语,算是语言天才。13岁那年,义父给他办了“剃顶髻”仪式,就是古代男孩成年礼,之后他落发当沙弥,去三殿寺学佛经和巴利文。还俗后,义父把他送进宫当侍卫,国王挺喜欢他,让他又学了泰文、巴利文,还加了中文、印度文、缅文。
郑信21岁,义父又让他出家当比丘,拜了通理高僧为师,出了三年家,然后还俗继续在宫里当官。这小伙子勤勉好学,后来自己写剧本、诗歌,还精通律法和兵法,骑术一流,各种兵器都会,算得上文武双全的英雄。所以他的故事,尤其是晚年的遭遇,一直挺让世界学者感兴趣的。
出任官职
在毋隆葛王时期,他当过巡抚官,去泰北各地巡察,帮老百姓断案伸冤,口碑挺好。后来又做了达城副官,协助城主处理法律事务,算是从内廷官转到地方了。原来的达城城主去世后,他直接升任城主,把达城治理得挺繁荣,经济民生都搞得不错。
结果毋隆葛王驾崩,亿卡塔王继位,把郑信叫回京师,准备让他当甘烹碧城的城主。还没上任呢,缅甸大军就入侵了,围攻大城,亿卡塔王让他留京师帮忙守城。
建立基地
大城的曼普銮王朝到亿卡王时期,国力衰了,国防不行,朝廷内斗,经济也差,缅甸人就趁机打进来,派精兵包围了大城。郑信当时在城里,带着兵跟缅军打了几仗,但士兵没士气,武器也跟不上。他一看大城肯定守不住了,再打下去不是当俘虏就是死,光复国土更没指望了,干脆带着五百人,在1766年1月3日突围,往东海岸跑,经过纳空那育、巴真、北柳、春武里,最后到了罗勇城,暂时安顿下来,当了小基地。
再说缅军围大城围了十四个月,终于在1767年4月攻破了,四百多年的古都烧得差不多了,曾经的繁华都成废墟。
大城沦陷后,郑信琢磨,要想光复国家,得先把基地扩大。他带着精兵去打尖城(就是现在的尖竹汶府),兵临城下时,他下令士兵把锅碗瓢盆全砸了,说明天早饭进城后再做,破釜沉舟啊。这事发生在1767年6月。
重建家园
郑信以尖城为复国基地,1767年雨季的时候,他开始造军舰,招泰中和中国的壮丁当兵。他分析当时的割据局面,觉得要统一国家,得先把外寇赶跑。雨季一过,1767年11月,他带着五千士兵、百艘战船从尖城出发,到了湄南河河口,先收复了吞武里城,然后逆流而上,直捣缅军在大城的老巢——三菩提树营。缅军打不过,大败而逃。缅军占领大城前后才七个月。
郑信光复国土时才34岁。他看着大城被缅军破坏的惨状,挺难过,重建太难了,而且大城离海远,对外贸易不方便。吞武里城虽然小,但有“威猜巴硕堡”护着,都城条件合适,离海近,贸易方便,万一打不过还能退回尖城。所以他决定定都吞武里。
重建国家时,他定了几个重要措施:一是召集散居各地的臣民,让他们都到吞武里来,一起建都,粮食不够就向商船买;二是统一割据势力,他觉得各地各自为战,敌人来了肯定挡不住,于是北征南讨,三年后统一了全国;三是加强国防,毕竟大城沦陷的教训太惨,缅甸当时还很强,他当王十五年,跟缅军打了十仗;四是开拓国土,1771年他亲自带兵占领柬埔寨,让效忠他的柬国大臣管事,柬埔寨成了泰国藩属,直到1778年,1774年又征服了喃奔、帕、难、兰那、老挝这些地方,国土北到万象、銮巴茫,南到甲兰单、单卡奴、沛武里,东到老挝、高棉湄公河地区,西边甚至到了缅甸的毛达玛、塔威马力;五是维护佛教,他虽然常年打仗,但也没忘了保护佛教,让人搜集大藏经,造佛寺,重新组织僧伽制度。
功绩不朽
1772年,大城发生了反对封建主的斗争,朝里以昭披耶却克里为首的人指责他理政不当,1782年他被逼退位,昭披耶却克里自己当了王,迁都曼谷,建立了延续至今的曼谷王朝。同年佛历4月6日,他被用檀香木打死,时年48岁。为了纪念他,吞武里府大罗斗圈广场中心立了他的骑马铜像。泰国政府1954年4月17日正式给铜像举行落成朝祭大典,曼谷王朝第九世王普密蓬陛下亲自主持,还搞了两天的文娱活动。当年12月28日是郑信登基纪念日,泰王陛下又亲自去主持献花圈朝祭仪式。
从那以后,泰国每年12月28日都搞郑信朝祭大典,铜像附近还办两天两夜的文娱活动,场面挺大,连公路都得封两天。中泰两国人民都挺推崇郑信的功业,他在大家心里的形象,真是“不朽”。
他在位十五年,不光把四分五裂的泰国统一起来,还收复了北边的清迈、南边的马来半岛,甚至打到了柬埔寨。不过后来朝里有人搞政变,1782年他被逼退位,没多久就被害了。现在泰国人每年12月28日过郑皇节,就是为了纪念他。吞武里府那广场上,还有他的骑马铜像,泰王都亲自去祭拜过,这地位,真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