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桓阶简介-被魏文帝曹丕视为寄命之臣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桓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桓阶,?...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之后、晋朝那会儿的事儿,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打打杀杀。今天咱们唠唠桓阶这人。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现在湖南长沙)。曹魏大臣,早年当郡功曹,后来太守孙坚举他当孝廉,朝廷给了个尚书郎的活儿。孙坚死了,他冒险找刘表要回尸体。曹操平荆州后,念他曾劝长沙太守张羡投曹,让他当丞相主簿、赵郡太守。曹操封公建国,他升虎贲中郎将、侍中。曹丕继位,他当尚书令、侍中,封高乡亭侯,曹丕挺信他。黄初二年(221年)他病了,进爵安乐乡侯,改太常,同年去世,谥号贞侯。
生平大概分这么几块儿:
义助孙家
早年给郡守当过功曹。太守孙坚看中他,举了孝廉,后来朝廷给了尚书郎的位子。他爹死了回家奔丧,赶上孙坚打刘表时战死了。他就硬着头皮去见了刘表,求刘表让他给孙坚送丧。刘表被他这股义气打动了,就把孙坚的尸首、灵柩让他带走了。
劝说张羡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僵着,刘表带着荆州兵马全力帮袁绍。桓阶一看这情况,就劝太守张羡说:“不管干啥,不按礼义来,准没好下场。以前齐桓公带着诸侯尊周天子,晋文公帮周襄王复位,就懂这个理。现在袁绍不地道,刘表也跟着瞎掺和,这是自己找死啊!你得拎清,保住自己,别跟他们混!”张羡问:“那现在咋整?”桓阶说:“曹操现在是弱了,但他仗义,救朝廷,奉王命讨逆,天下谁不服?你要能把四郡联合起来,守住三江,等曹操大军来了,里应外合,不就有活路了?”张羡说:“中!”于是拉起长沙和周围三郡的兵打刘表,还派人去见曹操。曹操挺高兴。可袁曹打得正凶,曹操没南下,刘表猛攻张羡。张羡病死了,长沙城破了,桓阶只能躲起来。后来刘表又找他当从事祭酒,还想把老婆妹妹蔡氏嫁给他。桓阶说自己有老婆,没答应,接着称病辞了官。
效力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了荆州,听说桓阶之前帮张羡出过主意,觉得他是个人才,就让他当丞相掾主簿,在丞相府管文书、参机密。后来调任赵郡太守。魏国刚建那会儿,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没定,临菑侯曹植特受曹操宠。桓阶就老在曹操面前夸曹丕品德好,年纪又比曹植大,该当太子。不管人多还是单独见曹操,他都这么劝,态度特诚恳。当时毛玠、徐奕刚直,不拉帮结派,被丁仪看不顺眼,老在曹操面前说他俩坏话,全靠桓阶在中间劝和。桓阶在曹操面前夸那些识时务、能办事、护忠臣的人,基本都这样。后来桓阶又升了尚书,帮曹操处理军政大事,还管着选人。
计破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被关羽围住了,曹操派徐晃去救,刚开始徐晃兵不够,没解围。曹操想亲自带兵南下去救曹仁,和大臣们商量这事儿行不行。大臣们都说:“您要是不快点去,这仗准输。”就桓阶说:“您觉得曹仁他们自己能不能判断形势、处理事儿?”曹操说:“能。”桓阶又问:“您是怕他们不尽心?”曹操说:“不是。”桓阶再问:“那您还亲自去干啥?”曹操说:“我就是怕敌人兵多,徐晃他们打不过。”桓阶说:“曹仁他们被围在城里还死守,就是因为离您远啊。常说,到绝境了,就得拼命。他们现在有拼命的心,外面有徐晃救兵,您要是带大军稳稳当当在旁边摆着,显摆咱的兵力,还怕输吗?非得自己去?”曹操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带大军驻守摩陂。没多久,蜀军就被打退了。
曹魏元勋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后,桓阶升了尚书令,直接对曹丕负责,管所有政令,差不多就是宰相了,封高乡亭侯,还加了侍中。
黄初二年(221年),桓阶病了,曹丕亲自去看他,说:“我刚把我和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你,你可得好好的,加油啊!”后来又封桓阶为安乐乡侯,食邑六百户,三个儿子都封了关内侯。桓祐是桓阶的继承人,所以没封侯,但桓祐死后,曹丕也追封他为关内侯。桓阶病重,曹丕又派使者拜他为太常。桓阶死后,曹丕难过得直掉眼泪,谥号贞侯。桓阶的儿子桓嘉继承了他的爵位,桓阶的弟弟桓纂被任命为散骑侍郎,也被赐封为关内侯。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桓阶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