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却没能统一三国呢-东吴人才辈出 (为什么说中国还没有统一)
不少喜爱看三国故事的读者在渐渐熟悉各种人物关系之后,可能便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曹魏集团虽然一统北方,但因为中原地带常年遭受战乱之苦,不得不令百姓休养生息,来恢复国力,而蜀汉集团虽然人才辈出,但在后期...
不少爱看三国故事的读者,熟悉人物关系后可能都琢磨过这么个事儿:曹魏虽然一统北方,但中原常年打仗,百姓得歇歇劲儿恢复国力;蜀汉人才倒是多,可后期接连挨刀,也没力气再争天下;反观孙吴,占了江东六郡,安安稳稳发展了几十年,结果呢?愣是没统一中原,最后还把自己作没了。
那东吴到底有没有实力一统中原呢?我觉得吧,还真有这个可能。瞅瞅江东这地盘,孙吴占了六郡八十一县,人口、粮草、军械都不缺。更别说还有长江这条天堑,光凭地理优势,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不光如此,孙家这三代掌舵的,也都是狠角色。孙坚虽然出身一般,但在乱世里凭本事拉起了一伙死忠;到他儿子孙策,这“江东小霸王”更厉害,三年就把江东扫平,打下了基业。后来孙权接位时年纪不大,不仅稳住了江东内部,还先后干趴了曹操、刘备这两位大佬。曹操都忍不住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手段也不含糊。
人才方面,江东也是源源不断。武将有那“江东十二虎臣”,甘宁一人就敢带百骑劫曹营,把曹军吓破胆,连关羽都忌惮他三分。文臣里张昭有才干,虞翻敢直谏,都是能臣。再说历任大都督,周瑜、吕蒙、鲁肃、陆逊,哪个不是顶级的统帅?所以说江东人才是真不少。
可就算这样,孙吴愣是没走出江东一步,最好的时候也就占了半个荆州。这么多年发育下来,最后居然等来了灭亡。这到底是为啥呢?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啊,孙权这人,长真不在“打出去”,而在“守得住”。他从小就聪明,但更精的是自保。他哥孙策早说过:“带江东兵跟天下争锋,我不如你;但保住江东,你比我强。”事实证明,孙权守江东确实有一套,曹操、刘备来打,都被他挡在外头。
可这聪明人为了保住基业,也忒能忍了。曹魏打过来,只要不伤着江东根本,他就先求和。曹丕篡汉,他立马低头称臣;刘备带兵来伐,他第一个想的也是妥协。跟爹哥比,这股子血性和进取心,确实差了点意思。
其次,东吴军队在陆地上真不行。别看孙权守得住,他也不是没野心。建安二十年,曹操打汉中,孙权趁机带十万大军偷袭合肥,结果呢?张辽领八百敢死队,在逍遥津就把他十万大军打崩了。为啥?估计还是江东兵不习惯陆地打仗。
这也好理解,江东靠长江,水师肯定是一绝。但要练骑兵,就难了。这边气候潮,马吃的干草不好搞;就算凑齐骑兵,江东到处是水乡,哪有平原专门练骑兵?真进了中原,没骑兵撑腰,估计也悬。
最后啊,孙吴这地方,安逸得太久,后期就没那雄心了。长江天堑是保命符,但也成了出门的坎。想当年,一个江夏太守黄祖,就把孙家死死摁在江淮,18年都没能上岸。几十年安稳日子过下来,江东军民早没当年打天下的劲儿了,赤壁之战前,不就有文官想投降吗?

更别说孙权后期也昏聩了,自己作死逼死名将陆逊,还因为个人喜好三番两次废太子,搞得东吴朝堂天天乱糟糟,内耗掉不少国力。后面继位的几个昏君,直接把东吴送上了等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