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北伐的决心与诸葛亮的无奈 (刘备北伐的决策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刘备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他以仁义之名,赢得了广泛的民心,然而,在三国时期,刘备决定北伐曹魏,这一决定引发了许多争议,有人试图劝阻刘备,但最终都未能成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备如...
刘备这人,历史上一直挺受尊敬的,主打一个仁义,民心抓得死死的。可到了三国那会儿,他非要北伐曹魏,这事儿当时就炸了锅,好多人劝他,愣是没拦住。为啥他就铁了心要北伐呢?连诸葛亮都劝不动,又是为啥?
当时三足鼎立,曹魏最牛,占着中原,蜀汉就窝在西南。刘备自己创的蜀汉,心里一直憋着股劲儿,想统一天下,把汉朝的盛世给整回来。北伐曹魏,就成了他唯一的路。
再说,刘备这北伐的决心,跟他那“仁义”人设分不开。当时曹操被塑造成个暴君,刘备就是仁义之君。他觉得老百姓在曹魏那儿过得苦,自己得去救,使命感拉满,责任感爆棚,所以劝他的人,他根本听不进去。
那诸葛亮为啥也劝不动他呢?其实原因挺简单的。
诸葛亮心里跟明镜似的,太清楚刘备那点心思了——统一天下、恢复汉室,这是他一辈子的执念。所以就算诸葛亮劝,他也知道白费劲。
再说了,诸葛亮是啥人?忠臣啊!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支持老板(刘备)的决定。可能他觉得北伐风险大,但老板要干,他只能跟着上。
而且诸葛亮也明白,北伐这事儿,对蜀汉太重要了。只有打出去,才能打破三国僵局,给蜀汉争取点活路。所以劝不动归劝不动,该支持还得支持。
这么一来,刘备为啥非要北伐,诸葛亮为啥劝不动,就都清楚了。仁义、抱负、使命感,这些事儿拧一块儿,谁也拦不住。诸葛亮呢,忠心又聪明,知道劝不动,那就陪着老板一起干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