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还有将领背叛强大的秦国呢-为何战国末期 (还有将领背叛吗)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军队有力军功激励机制,整个秦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精气神都焕然一新,一个个都变成了铁血战士,天下人都称秦国军队为秦锐士,在这种晋升体系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先进的,基本上大家为了军功都是视死...

admin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军队搞了套军功激励机制,整个秦军从士兵到将军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天下人都管这叫秦锐士。这晋升体系在当时算挺先进的吧,大家为了军功,基本上都是视死如归,连死都不怕了,叛变投敌这种事想都不用想。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这支秦国新军里,还真出了仨叛国的高级将领。

还有将领背叛强大的秦国呢-为何战国末期 (还有将领背叛吗)(图1)

秦锐士

第一个叫郑安平,原本是魏国丞相府里扫茅房的。那一年,范睢在魏国中大夫下面当门客,被怀疑是齐国卧底,被魏国相国打个半死,扔茅房里了。巧了,这茅房正好归郑安平管,范睢半死不活地求郑安平救他。后来郑安平真帮了他,范睢才保住命逃到秦国,还当上了秦国的丞相。范睢这人挺记恩,给郑安平在秦国找了份差事,主要负责情报机构,收集六国的消息。

还有将领背叛强大的秦国呢-为何战国末期 (还有将领背叛吗)(图1)

郑安平干情报这活儿挺出色,立了不少功。邯郸之战那会儿,白起抱病在家,没法带兵。当时战事打得胶着,范睢觉得郑安平能有更大出息,就向秦昭襄王举荐他当主帅。

丞相开口了,秦王肯定给面子。可郑安平当将军是真不合适,理论没学过,实战也没摸过,估计上了战场心都跳到嗓子眼了。郑安平带着两万兵去增援邯郸,结果没几天就被赵魏联军给围了。事到这份上,郑安平干脆投降了赵国。赵孝成王还封了他个武阳君,他倒是活下来了,家人却因此被牵连杀了。

第二位有点来头,叫嬴成蟜,是庄襄王的小儿子,嬴政同父异母的弟弟。以前老有人说嬴政的身世有谜,其实当时就有点风声了。前239年,嬴政让成蟜带兵去打赵国。结果成蟜带着部队在屯留叛变了,原因他觉得哥哥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没资格继承秦国江山。

嬴政也没废话,直接派王翦、张唐、桓齮、王贲带十万兵去收拾他。光看这几个将领,结果猜都不用猜。叛变的部队全被杀了,屯留的百姓也被牵连流放,最后成蟜一个人逃到了赵国。民间有种说法,说秦王子婴其实是成蟜的儿子,所以胡亥才没动他。但仔细琢磨一下,秦律里写得明明白白,谋反者的家属一律处死,这传闻听着就不太靠谱。

第三位就是荆轲刺秦王里的那位,大伙儿都听过这故事。太子丹和荆轲准备刺杀秦王,为了能取得秦王信任,特地准备了燕国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脑袋。为啥非要樊於期的脑袋呢?因为这哥们儿本身就是秦国将领,以前跟赵国打仗时还杀过赵国大将,战绩挺拿得出手的。

可樊於期运气是真差。秦王政十四年,他又带兵打赵国,这次遇上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被打得大败,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也怕被治罪,逃到了燕国,燕国还拜他当大将军。秦王肯定气坏了,自己的人打仗输了就算了,还跑敌国去当官,对樊於期恨之入骨,把他家人全杀了。樊於期在燕国,为了给家人报仇,也愿意把自己的脑袋借给荆轲,让他能取得秦王信任。当然,这一借就再也要不回来了。

其实战国晚期,各国之间人才流动频繁得很。秦王政觉得,各国人在秦国待着,心里都打着小算盘,想着法子拖秦国后腿,所以下令驱逐客卿,还好被李斯给劝住了。后来为了防止将领叛变,各个朝代一边加强中央集权,一边用忠君爱国那一套来约束人,花样也越来越多。


上一篇: 中山国为什么被灭-阴姬和赵武灵王是什么关系 (中山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 下一篇:为何多次迁都呢-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 (为何多次迁都洛阳呢)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