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明君真的很多吗-为什么说汉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汉朝明君真的很厉害吗)
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汉朝比其他朝代更容易出明君?汉朝真的明君更多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朝之所以出的明君比较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汉朝属于是立贤不立嫡,皇帝...
为啥总有人说汉朝更容易出明君?汉朝的明君真的比别人多吗?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一个挺关键的原因,就是汉朝立贤不立嫡。皇帝能从几个继承人里挑个最合适的当接班人,不用非得按嫡长子那一套来。这么一来,结果汉朝一半以上的皇帝,上台前都多少吃过苦,见过老百姓的日子是啥样。

还有个最重要的,就是汉朝那些能叫明君的皇帝,在位时间加一块儿,占王朝总时长的比重不小。大家就觉得汉朝明君多,但要是光算数量,汉朝未必比其他朝代强太多。
要弄明白这事儿,咱先来看看汉朝到底哪些皇帝能算明君。
说起汉朝,其实分西汉和东汉。西汉一共15个皇帝,里头有六个是大家公认的明君: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还有汉宣帝刘询。
先说汉高祖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创者,他一直被说是“得国最正”的皇帝。从沛县起义到建汉朝,再到平定异姓王,刘邦的贡献没得比,没他就没汉朝。所以后世史家都认他是明君,这没争议。
刘邦之后是汉惠帝刘盈。他在位时汉朝发展还行,但政绩基本是吕后干的。加上他死得早,没自己表现多少,所以算不上明君。
接下来是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这父子俩搞出了“文景之治”。整个古代史里,文景之治都是数得上号的好时候。就因为这俩人辛辛苦苦攒家底,后来汉武帝才能对匈奴动真格的。
汉景帝之后就是汉武帝刘彻。历史上常说“秦皇汉武”,能跟秦始皇比肩的狠人,汉武帝绝对算一个。他在前人基础上对匈奴大规模反击,打出大汉威风,还第一次把中原势力扩张到西域。这份贡献,没谁了。
汉武帝之后情况有点复杂。他小儿子刘弗陵继位,但太小了,朝政基本是霍光等辅政大臣说了算。刘弗陵好不容易长大,又英年早逝。不过在他亲政那几年,表现挺好,还休养生息,补上了汉武帝时期亏空的国力。他死后没儿子,挑了皇族旁系的刘贺,结果刘贺是个昏君,在位不到一个月就被霍光废了。之后霍光选了汉武帝的曾孙刘询,就是汉宣帝。汉宣帝也是明君,他和刘弗陵在位的时期,合称“昭宣之治”,也算大治之世。
虽然中间夹了个刘贺,但他没来得及影响国家就被废了,基本没存在感。汉宣帝之后,西汉又传了三代五个皇帝,就没明君了。
这么算,西汉15个皇帝,6个明君,占比40%。但西汉国祚210年,这6个明君在位总时长超过140年!也就是说,西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明君在位,大家自然觉得西汉明君多。
东汉也差不多。东汉传了八代十四个皇帝,只有三个公认明君: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
刘秀不用说。作为东汉开创者,他被称为“位面之子”。从底层宗亲到起义军将领,再到扫平天下、治理井井有条,没刘秀就没东汉。明君身份稳稳的。
刘秀死后,他儿子汉明帝刘庄继位。名气可能不如刘秀大,但他和汉章帝搞出了“明章之治”。虽然不如文景之治有名,但也是古代的好时候。汉明帝在位时休养生息,恢复民力,还重新控制西域,派班超出使、窦固征北匈奴,把佛教引入中原,影响深远。
汉章帝也不差,强化对西域控制,继续休养生息,还是书法大家,“章草”据说就是他创的。
但汉章帝死后,东汉剩下的十三个皇帝,没明君。大多在位时间短,还有婴儿即位夭折的。少数在位长的,表现也一般,不是外戚乱政就是宦官擅权。这也不全怪他们,东汉那体制就这样。

算下来,东汉十四个皇帝,三个明君,占比21%,比西汉低不少。但算时长就另一回事了。三位明君在位总时长64年,东汉国祚195年,占比33%。而且东汉最后两个皇帝(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在位32年,因为《三国演义》太有名,大家习惯把这段算到三国里。不算他俩,三位明君占剩下时长的比重接近40%。
这么一来,西汉东汉的明君在位时间长,大家就觉得汉朝明君多。但要是光算数量,汉朝也没比其他朝代夸张多少。
汉朝时间长,咱跳过短命王朝,跟同样长寿的大一统王朝比比。
汉朝之后,唐朝也长寿。唐朝21个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这九个算明君,占比42%,比西汉还高,比东汉高一倍。当然,唐朝这些明君有争议,比如李渊没压住儿子搞出玄武门之变,李隆基有安史之乱。但李渊作为开创者其实有能力,李隆基前期也挺好。还有武则天,算上的话唐朝明君占比更高。
再说明朝,十六个皇帝,至少五个明君: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佑樘。还有朱祁钰、朱见深、崇祯算不算明君有争议。不算争议的,五个明君占比30%,比东汉高很多。
所以汉朝明君多的感觉,其实是错觉。真正原因是汉朝明君在位时间长,昏君在位时间短,大家才觉得汉朝明君多。要是比数量,汉朝不比其他大一统朝代高多少。
当然汉朝能出多位明君也有原因。回头看,汉朝明君早年大多坎坷,了解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要啥。比如刘邦早年是亭长,底层出身;汉文帝因为母亲不得宠被踢到边境;汉宣帝出生时爷爷谋反全家被杀,在掖庭长大;刘秀也是底层,经历过农民起义。他们上台后施政更切合百姓需要。
除了经历坎坷,还有明白人引路。汉武帝有奶奶和母亲帮忙,汉昭帝有霍光。说到底,他们能上位,很大程度上是汉朝立贤不立嫡,比如文帝、武帝、昭帝都不是嫡长子。
最根本的,还是汉朝明君在位总时长长,国家又长期安定,没有唐朝藩镇割据,没有明朝中后期外患频发。这么一来,大家自然觉得汉朝明君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