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要交两份税-宋朝这个村庄归两个国家管-人口却有增无减 (交两份个税违法吗)

拒马河两边划为缓冲区,默认为,两属地,,共有58个村,生活在两属地的,两属户,需要同时向宋朝与辽朝纳税,并为两边政府服差役,所以又称,两输户,两属户要缴纳双重赋税,服两份差役,人身自由又受到诸多限制,...

admin

拒马河两边划成了缓冲区,叫“两属地”,总共58个村。住在两属地的“两属户”,得同时给宋朝和辽朝交税,两边政府的差役也得服,所以又叫“两输户”。

按理说,交双份税、服双役,自由还受限,谁不想赶紧摆脱“两属户”的身份啊?可奇怪的是,雄州的两属户日子过得还挺不错,人口噌噌往上涨。

要交两份税-宋朝这个村庄归两个国家管-人口却有增无减 (交两份个税违法吗)(图1)

为啥呢?原来这“两属地”的性质,让管这地的宋、辽政府暗地里较上了劲——看谁对两属户更好。宋徽宗那会儿,雄州闹灾荒,两属户找雄州政府求情,想免点税,结果没答应。

结果瀛州太守知道了,把雄州官员好一顿骂,说这事儿办得蠢,别因小失大,让国家丢脸。这么一看,宋、辽两边在两属地,确实暗暗较着劲——比谁对两属户更优待。

要交两份税-宋朝这个村庄归两个国家管-人口却有增无减 (交两份个税违法吗)(图1)

熙宁九年(1076年)三月,雄州跟朝廷说,灾荒闹得物价飞涨,老百姓活不下去,请求拨粮。朝廷二话没说就批了。到了下半年,辽那边也说要赈济两属户。宋朝这边听说后,赶紧给沿边政府传话,让雄州他们盯紧点辽的动作,可别让辽把民心抢走了。

第二年,雄州发现辽那边把两属地58村的头头,还有154户逃回来的人叫过去,说要给赈贷。雄州这边一边写信给辽的涿州抗议,一边赶紧上报朝廷。朝廷批示让赶紧查,结果雄州自己也免了这些两属户的税,还给了他们米豆救济。

就因为宋、辽两边在两属地这么较着劲,雄州政府偶尔不肯给两属户免税,才会被瀛州太守看成办蠢事。

雄州两属地的这种竞争,不光是比着赈济两属户。要是哪边政府使劲儿役使两属户,把当地秩序搞乱了,另一边还会写信去抗议。熙宁九年,辽在两属地的费家庄六村抓了60个壮丁当弓箭手。雄州立马发文件给涿州质问。还有一回,辽人嘲笑两属地百姓当兵,好些人都扔下家跑到了雄州城。雄州太守赶紧发粮救济难民,同时发文书去质问涿州,从那以后,辽人再没敢这么干。

这种竞争让两属户多了一项选择权——虽说不能像现在那样投票选政府,但可以“用脚投票”。要是辽那边对他们不好,他们就投奔宋这边;反过来也一样。

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有两属户为了躲差役逃到了雄州,神宗让先安置好他们。辽那边要求马上遣返。雄州政府既没按辽的要求立刻遣返——这显然不人道;也没把这些难民全归到宋朝——那样会搞僵宋辽关系。而是按枢密院的指示,来了个折中办法:他们贴出告示安慰这些逃难的两属户,说:“别扔下家产跑远,等北边差役稍微松点,有人招呼,就各自回家过日子。”

这么一来,这种竞争性的治理让两属户得了实惠,所以人才越来越多。宋人(当然辽人也一样)这政治智慧,真不比现在欧美国家在边境搞共管地的做法差。


上一篇: 恨北宋没有第二个曹后-宋朝传奇皇后曹皇后是怎么垂帘听政的 (爱恨北宋) 下一篇:来自于这两个人你知道吗-三更半夜-又代表着宋朝的一种现象 (来自于这两个字的英文)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