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

对古代文武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秦开始,历史上每个朝代各选一个代表性的文臣和武将,怎么选?秦朝,文臣李斯、武将章邯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政府...

admin

今天来聊聊每个朝代的文臣武将怎么选?从秦开始,每个朝代挑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看看他们到底牛在哪。

秦朝,文臣李斯、武将章邯

李斯这人,可太关键了。皇帝为核心的制度、丞相为核心的中央政府、郡县制的地方管理,基本都是他一手操办的。还有书同文、车同轨这些统一标准,也跟他脱不开关系。所以大秦第一文臣,非他莫属。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不过这些制度在秦战国时就有了雏形,李斯不是从0到1的发明者,但能从1推广到100,把秦的制度推行到全天下,也算是个奇迹了。

武将为啥不选蒙恬?蒙恬退场太早了。帮李信灭楚失败过,后来带三十万兵打跑了匈奴,但还不够。大泽乡起义后,秦朝最缺能打的将军,这时候蒙恬已经没了。

扛大梁的,是章邯。陈胜的起义军都打到咸阳边上了,章邯临危受命,硬是把起义军怼出函谷关。出了关,他又大展拳脚,南平楚、北迫赵,把山东六国又虐了一遍。虽然后来巨鹿战败了,但章邯是唯一在秦朝快完蛋时想力挽狂澜的武将。至于巨鹿之战,是项羽太猛,还是章邯故意放水,谁也说不清。

西汉,文臣贾谊、武将周亚夫

西汉文臣要按功勋排,萧何、曹参肯定排前面,萧规曹随奠定了汉初七十年的繁荣。陈平、张良也不差,张良厉害到刘邦都不敢重用。但为啥选贾谊?他给大汉转型提的理论预见太牛了。《治安策》堪称两汉第一雄文,汉武帝把国策从保守改进取,基本就是按贾谊的思路来。主父偃的推恩令,其实就是贾谊“众建诸侯以少其力”的实践版。

西汉武将更厉害,卫青、霍去病不用说,后面的赵充国也是战略级大师。没有他,西汉可能搞不定羌人,羌乱说不定从西汉就开始了。但最致命的危机是七王之乱,虽然三个月就平了,但要是没平掉,西汉可能直接退回战国乱世。周亚夫平七王之乱的功勋,够他排第一了。

至于卫霍打匈奴,打得过就威震草原,打不过就认怂和亲。但不管咋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格局变不了。匈奴那时候压根没想征服中原,也没那能力。

东汉,文臣不了解、武将刘秀

东汉最大的问题是豪族政治。中央集权加郡县制是为了消灭诸侯,结果汉武帝时出了大侠,之后豪族越来越多。东汉就是靠豪族支持起来的,所以豪族是主要矛盾。

但东汉的文臣,谁也没解决豪族问题——因为文臣本身就是豪族士大夫,他们怎么可能动自己的根基?豪族不死,国家就强不起来。东汉外有羌人放血,内有豪族瓦解,加上天灾腐败,最后农民起义来了。

武将呢?窦固、耿忠追着打西域,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些名将不少。但匈奴被干废,其实是因为汉朝支持乌孙崛起了,这事还得从汉武帝说起。后来鲜卑人成了东汉的雇佣军,东汉自己反而在去军事化,把武装交给胡人。

所以东汉武将第一,还是得刘秀来。昆阳之战,他带着几千人干废了王莽42万大军,这操作开挂到改代码的程度,哪个名将比得了?后来在河北豪族支持下再造大汉,这功勋够傲视整个东汉了。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三国,文臣曹操、武将曹操

三国就算个朝代吧,甚至从黄巾起义开始算,因为曹丕篡汉后,故事不好看,英雄也少了,诸葛亮还悲情收尾。尺度拉大点,三国从黄巾起义算起。

东汉的主要矛盾是豪族,次要矛盾是胡人。但豪族还能组织社会,胡人杀不进来。东汉乱世其实是地方豪族支持的军事代理人在打内战。

这些军事代理人里最生猛的,就是曹操。汉末乱世,他居然能统一北方。诸葛亮厉害,五伐中原全败;孙权打合肥,打穿头都打不下来。这些豪杰别说统一北方,北伐都做不到。曹操统一北方,证明他军事才能三国第一。

曹操为啥也是文臣第一?曹操集团和曹魏,赢的不是军事,是财政。说白了,曹操手里始终捏着乱世最稀缺的资源——粮食。要搞粮食,就得组织生产、恢复财政。他复制汉武帝的屯田模式,在乱世中原首创屯田,这操作直接干废了所有三国文臣。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诸葛亮北伐到第五次,才发现屯田重要,开始在渭水边屯田。曹操呢?乱世一开始就想到了,还认真做了。后来曹魏所有战争,都离不开屯田和财政支撑。曹操重视这个,曹魏才出了大批财政干部,蜀汉、东吴根本比不了。

西晋,文臣全部歇菜,武将勉强司马炎吧

按理说,文臣武将不能算皇帝和主公,但英雄稀缺的时代,只能算上了。司马炎顶多算官三代(从爷爷司马懿算起),咋能是武将第一?但西晋只有一个高光时刻:晋灭吴之战,三国归一。整条长江为战线,五纵一横六路出击,最难的不是打仗,是协调。总协调人是司马炎,这功勋够他当武将翘楚。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西晋之后,基本找不到像样的名将了。司马炎废除州郡兵,把大军交给司马家王爷们,结果折腾出八王之乱,接着五胡乱华。文臣呢?西晋继承东汉的豪族问题,胡人内迁让胡人问题成了主要矛盾。豪族士大夫除了清谈,啥也没干,所以全部歇菜。

东晋,文臣继续歇菜、武将谢安

其实挺想说说祖逖的。东晋要是争气点,未必不能北伐。胡人部落兵搞不懂中原统治逻辑,数量也超不过汉人。祖逖靠一腔血勇,带着宗族部曲猛打,逼得石勒顿兵黄河。北伐不是没希望,胡人能称雄北方,是因为衣冠南渡后,北方汉人失去组织社会的可能。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但东晋太垃圾,豪族也太无耻。名将难找。前秦统一北方,氐人饮马淮河,东晋豪族只能硬扛,淝水之战谢安封神。那刘裕呢?扫平南燕、夺关中、逼北魏,功勋比谢安牛多了,后来还篡晋建宋,算南北朝第一武将也行。文臣没法说,文臣要治国,得组织社会、构建秩序。东晋还是那句话:豪族不死,国家不兴。没人能搞死豪族。

南北朝,文臣宇文泰,武将刘裕

北方武将更能打,但南北得平衡,武将第一给南朝吧。历史上从南扫北统一天下的,只有朱元璋。刘邦从汉中起兵,算从南,但主要是从西向东,复制战国模式,不算。除了朱元璋,最接近从南扫北的就是刘裕,北府兵凶猛,在北魏眼皮底下打到关中。刘裕之后,南朝武功再没建树。

文臣要组织社会、构建秩序,得盯着主要矛盾。南方肯定是豪族问题,衣冠南渡后,豪族不用管胡人,但南朝皇室跟豪族打内战,没解决豪族。北方主要矛盾是胡汉关系怎么处。胡人压迫汉人,冉闵一出羯人灭族;胡汉融合,淝水之战歇菜;胡人汉化,六镇起义北魏灭亡。所有路都封死了。

宇文泰在底层搞汉人胡化,顶层搞胡汉融合,用柱国制和府兵制把关中胡汉编入军事组织。表面是汉人胡化,实际是胡人汉化,打左灯往右拐。西魏、北周、隋唐能统一天下,得溯源到他,不然残破关中不可能再辉煌。

隋朝,文臣杨坚、武将就休息吧

隋朝太短,但继承了北魏、西魏、北周的衣钵,杨坚继承得彻底。隋朝搞均田,唐代也搞,但隋朝更成功。隋朝老百姓不能偷税逃税,历史上只有隋朝能做到。基层县令能把老百姓叫到县衙,一个一个登记姓名年龄(大索貌阅),这种人口普查,现代政府都难。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武将呢?三征高句丽征到亡国,也就隋朝干得出来。隋灭南朝陈的统帅是杨广,总不能说杨广是大隋第一武将吧?武将还是休息吧。

唐代,文臣杨炎、武将太多

均田制好,能实现耕者有其田,哪怕理论上可以,也难得。配合府兵制,权利义务对等,在主权在君的时代不容易。但均田制一直被豪族冲击,老百姓有地交税,豪族咋办?豪族不死,国家不兴;豪族全死,五胡乱华。

安史之乱直接干废了北方豪族,太突然,豪族跑不了,没跑完。豪族没死绝,得等黄巢起义,黄巢对豪族可比安史叛军狠多了。豪族没了,基层社会谁来组织?组织不起来,国家收不到税、征不到兵。有大军也白搭,得低成本运作。

刘晏的盐业改革给大唐打强心针,杨炎的两税法解决了收税问题,成了以后历代王朝的工具正义。传统帝国到唐代两税法,才搞懂“履亩而税”的技术问题。所以文臣第一是杨炎。武将太多,随便拉一个都能改变历史节奏。

唐代武将为啥能打?不是将军能打,是府兵能打。侯君集出击吐谷浑,兵马“人龀冰、马瞰雪”;契苾何力追击残部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将士刺马血饮之”。这种士兵,以后历朝有过吗?没有死战精兵,就没有改变历史节奏的名将。

唐军能战,一是府兵制,二是军人荣誉感。府兵实际是中原草原部落兵,以能战为荣,关陇贵族又是军事贵族集团,社会尚武。但前期这样,府兵韧性差,扛不住连年征战,后来出现职业募兵,升级成军人利益集团,导致藩镇割据和五代乱世。

五代,文臣冯道、武将柴荣

三朝老臣、四朝老臣,在冯道面前不值一提。他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伺候过十位皇帝,算上辽太宗耶律德光,十一位。要是活得久,还能伺候宋太祖。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骂他奸臣之尤,但五代就是“生猛海鲜”的乱世,要脸活不了,得死不要脸才行。冯道就是这乱世的缩影。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武将第一,按理说该后唐庄宗李存勖,沙陀集团高光时刻,一个月入川灭前蜀,北宋灭后蜀用了66天。但李存勖污点太明显,对阵李嗣源时,连正面战场没上,就被自己人搞死了。所以五代第一武将算柴荣,他说给三十年时间能致天下太平,但上天只给了他十年,他还是干成了三件大事:高平之战打废北汉和契丹,收复秦、凤、成、阶四州打废后蜀,三征南唐把南唐压到长江一线。

北宋,文臣王安石、武将章楶

北宋豪族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豪族死了,国家也不一定兴。豪族是内部肿瘤,但能组织社会,豪族没了,得有人替代。北宋靠两个手段组织社会:市场和资本,土地自由买卖、资本活跃;科举士大夫,建立学问为中心的社会。后期常年有20万学生就读州学县学,8万人参加州考,这就是凝聚力来源。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北宋主要矛盾还是财政问题,钱不够花。范仲淹想解决,走保守财政路线,治标不治本。真正有创见的是王安石,他认为天下之财取之不尽,关键在怎么理财,历史上绝无仅有。司马光认为天下之财是池塘里的水,国家喝多百姓喝少,必然与民争利;王安石认为是活水,大河有水小河满,理财到位不存在与民争利。王安石到高等数学层面,司马光停留在初等数学。王安石变法失败,但北宋以后走新党路线,可惜走歪了,只为皇帝不为国家。

名将第一得出现在宋夏、宋辽战场。宋辽澶渊之盟后不打,只能在宋夏战场。宋夏打了一百多年,1092年洪德堡之战,北宋才扭转窝囊调性,主持者是章楶。他主持陕西战后,北宋懂怎么对付党项人了,不到十年宋夏战争基本结束,后来第五次战争就是北宋炫耀武功。

南宋,文臣陆秀夫、武将岳飞

武将岳飞,没争议。军事成就彪炳史册,悲情故事深入民族记忆。崖山之战,陆秀夫背小皇帝跳海,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历代王朝灭亡没这么悲壮的。

南宋要解决战争问题,背后是财政问题。集中财富变军事实力对抗蒙古,但南宋没文臣能操作这事。太难了。

元代,文臣脱脱、武将太多

元代给前朝修史,争执不休:以南宋还是金为正统?南宋、金遗民能把人脑袋打成狗脑袋。脱脱直接拍板:能建立国家的,大元就给修史。两年半修了宋史、辽史、金史,没给西夏修,晚清才考证出来。这操作相当于广义“政教分离”,统治就是统治,政治能在宗教文化外获得意义,很现代。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武将呢?成吉思汗起,蒙元黄金家族基因逆天,连续三代人能打。大蒙古帝国最缺能打武将,历史上只有五胡十六国鲜卑慕容氏这样。蒙古能打,原因之一是五代开始中原一直没强势,给蒙古崛起创造了外因。

明代,文臣张居正、武将于谦

于谦领兵打北京保卫战,算武将。明英宗被抓,精尽丧土木堡,瓦剌三路扑北京,比汴梁之围凶险。于谦力挽狂澜,不仅守住北京,还追着瓦剌打。要不是他,大明可能迁都,迁都了大概率保不住北方中原,首都本质是军事中心,战争前敌指挥部,明代劲敌在北方蒙古、东北女真,首都不定北京,能定哪?

古代王朝都有文武大臣代表-古人是怎么选取的 (古代王朝都有哪些)(图1)

张居正改革没啥创见。范仲淹走保守财政,王安石走积极财政,张居正呢?一条鞭法早有了,考成法是监督官员干活,提高效率,但效率也没到朱元璋时期。不能怪他,大明制度僵化,官僚躺平,只有他不想躺,在死水砸波澜。他之后,再无张居正,连不称职的继承人都没。

清代,观感不好,说多了心情惆怅。不说了。给清代定性:大清以皇帝为政治文化核心,八旗部族为支柱,汉人士大夫为桥梁,中原皇帝、草原大可汗、高原文殊菩萨转世为统治扩音。能把中原、草原、高原、西域统治起来,不是羁縻,是实在统治。但对西域控制弱,故事没讲好。对中原讲儒家,对草原讲大可汗和喇嘛黄教,对高原讲藏传佛教,对西域讲什么故事?武力让人被迫臣服,利益让人认贼作父,故事才能让人真心归附,实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上一篇: 古代三堂会审是什么意思-三堂指的是哪三个地方 (古代三堂会审是指哪三堂) 下一篇:结局如何-汉朝时期刘邦分封的异姓王都是哪些人 (结局是什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