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外开不是更好吗-古代城门为什么要选择往里开 (往外开是什么短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城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古代城门要往里开?城门往外开的话,不会更难攻破些吗?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时,会发现古代的城门都是推开的,可是如果有...
看古装剧时总好奇,古代城门为啥都往里开?往外开不是更难攻破吗?毕竟打仗的时候,城里可是政治经济中心,城门就是第一道防线。要是门往外开,敌军来攻,守门士兵得先走出去推门,这不就暴露在敌人箭下了?门还没关上,人先没了,城门开着不是等于把城送给敌人吗?

而且古代城外一般有护城河,上面有吊桥。门往外开,吊桥升降的时候门挡着多麻烦,还是往里开省事。万一有少量敌人冲进来,想关门都来不及,还得出城关门,守城的人不就成了活靶子?
可能有人会问,现代防盗门能往外开,古代为啥不做得结实点?其实古代门和现代门不一样,门不是靠铰链,而是靠“户枢”——就是门框内侧上下插门的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要是门往外开,户枢就得在外面,敌人不用撞门,直接把户枢拆了,门板不就卸下来了?古人可不会这么干。

户枢上下有凹眼固定,用硬木头做的,必须放在城内,墙体才能挡住它,起到保护作用。要是户枢在外面,敌人一破坏,门就白搭了。现在门用铰链,铁的钢的,小偷没工具拿它没办法,古代可没这条件,门全靠木头的户枢撑着。
还有人觉得,门往外开能扛住撞城锤的冲击?其实想多了,那么重的撞城锤撞过来,门往里往外都扛不住。这时候守兵得赶紧在门后堆砖石,甚至直接把门堵死,不然门一破,敌人就冲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