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中五子良将谁的实力是最强的-是何排名 (三国正史中五君是谁)
对大多数人来说,对三国的了解,都是起源于,三国演义,实际上,,三国演义,只能算是一本小说,既然是小说,那么肯定会经过艺术加工,真真假假都各占一半,和历史有不小的差距,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
说起三国,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肯定是《三国演义》,但得先说清楚,这书是小说,不是正史,里头真真假假掺和着,跟历史差得还挺远。《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是老传统,顺带着把曹营那帮猛将的武力值也砍了不少——张郃、徐晃见了单枪匹马救黄忠的赵云,愣是不敢接招;许褚都光着膀子了,愣是让马超给收拾了;最离谱的是长坂桥,张飞一嗓子吼,曹营九员大将居然没一个敢出头,里头还有许褚、张辽这种狠角色,听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多人把张飞喝退曹军的地方记成“当阳桥”,可《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明明写的是“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三国志》也说是“当阳之长坂”。笔者翻了好久书,才发现这说法是从京剧里来的——“国老乔玄”那唱词:“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桥名是小事,但咱们今天得掰扯清楚,按正史来,看看曹操手下那五子良将,武力值到底咋排。
咱们今天就按《三国志·卷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的顺序,瞅瞅这五位名将的战功,还有陈寿给他们评的四字评语——得说清楚啊,陈寿这排名是综合实力,武力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读者诸君要是觉得张辽武力值排第一,那谁有资格当第二?
为了公平起见,就按《三国志》里张乐于张徐的顺序来,先看张辽张文远。这人在小说里是忠义的代表,跟关羽关系铁,关羽甚至觉得他武艺不输自己和张飞。但翻正史就会发现,乱世里“忠义”俩字真不值钱——曹魏五子良将里,只有乐进没换过主公;蜀汉五虎上将里,也就张飞没换过。从一而终的名将,那时候比熊猫还稀少。
张辽最早跟丁原,后来跟吕布,还跟过何进、董卓,见势不妙就降了曹操。因为是带着自己的人主动投诚,所以直接封侯拜将;关羽是被擒后降的,斩了颜良才封侯,曹操对降将的封赏,倒是挺公平:“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不管张辽是主动还是被动换了这么多主子,武力值是真没得说。陈寿给他评的四个字就是“武力过人”。
战功方面,他在五子良将里也能排前几,要说保卫大汉疆土的功劳,张辽绝对是头号种子——柳城之战,他直接阵斩蹋顿单于,这功劳比关羽斩颜良大了十倍不止吧?勇力过人的张辽排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乐进,陈寿评他“先登有功”。
好多人以为逍遥津之战是张辽指挥的,都是被小说电视剧带偏了。其实当时合肥三大将基本平级,乐进和张辽都是假节将军:“后从征孙权,假进节。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乐进个子矮,可能单挑不太占优势,但战斗意志是真强悍,加上是曹操早期班底,所以在五子良将里排第二:“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他还是五子良将里第一个被封亭侯的——亭侯可比关内侯高一级。
至于于禁,陈寿评他“持军严整”,但笔者觉得这四个字现在听着像讽刺——七军三万人一夜之间全完了,确实够“严整”。他没啥拼死一搏的勇气,武力值肯定排不了第二。乐进个子限制了发挥,于禁又没那股狠劲,真正能跟张辽争第二的,其实是张郃和徐晃。陈寿评张郃“刘备所惮”,徐晃“亚夫之风”。
张郃不光刘备怕,诸葛亮见了他也头疼——正史里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就是被张郃打回去的,根本没司马懿啥事儿。可能是罗贯中觉得诸葛亮被张郃打败丢脸,才搬出司马懿,还让诸葛亮使“空城计”找回面子。实际呢?“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郃皆破平之……自诸葛亮皆惮之。”
张郃虽然勇悍,但三国前期不算超一流高手,在张飞面前就歇菜了——带一万精兵,被张飞打得差点光杆司令,要不是会爬山,早被张飞捆成粽子丢刘备脚下了:“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张郃打不过张飞,徐晃倒是赢过关羽,但这里头有个问题:徐晃破关羽,有点趁人之危的意思。
关羽在襄樊前线连月苦战,快强弩之末了,还被吕蒙陆逊抄了后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军心都散了,这时候徐晃打赢,算不得光彩。要是当年守七军的是徐晃,结局未必比于禁强。要是徐晃当年真被关羽水淹七军,咱们该讨论的就是关羽怎么对待这个“大兄”了,至于徐晃会不会投降……读者诸君心里应该有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