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何-三国时期曹操一直攻打东吴却放任蜀汉不管 (为什么是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208年,曹操起兵号称八十万,实际二十万,,亲自南征,准备一举平定江东,与五万孙刘联...
三国那会儿,曹操、刘备、孙权三家掐架,曹操总想着统一天下,可奇怪的是,刘备明明实力最弱,他却老盯着东吴打,这是为啥呢?
公元208年,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实际二十万),亲自带兵南下,想着一举拿下江东,结果五万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把火,曹操输得那叫一个惨,史称“赤壁之战”。
公元213年,曹操又来了,号称四十万,再次亲自南征孙权,在濡须口跟孙权的七万兵马耗了一个多月。结果水战没占便宜,赶上连天雨,江水都涨起来了,曹操觉得打不过,只好撤军。
公元217年,曹操第三次南征,猛攻濡须口,把孙权打了一顿,孙权派徐详来求和,曹操也答应了,还答应重新结亲家。《晋书》里说“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
刘备有野心,孙权有梦想,曹操更有执行力。可三国里头,刘备明明最菜,按理说应该先收拾他,再打孙权啊,曹操咋就一根筋总往东吴冲呢?
魏国、东吴、蜀国,三国谁强谁弱,看人口数据就知道了。
1,三国里曹魏人口最多、地也最广,这就是为啥曹魏最牛。《文献通考》里说,魏国当时有66万户,443万人。不过后来有人考证,算上那些没登记的屯户、兵户什么的,魏国得有1300万人呢!
曹操的头号谋士荀彧,早就跟他说过,得先把根基打牢,控制天下。其实就是让他多搞屯田,组织流民种地,实力才慢慢起来。刘备还在到处流浪、诸侯混战的时候,曹操就开始屯田了,这招确实管用。
2,汉末大乱,江南虽然没受波及,但那时候江南大城市就吴城、山阴那么几个,人也少。孙权建国后,使劲招北方来的难民,还逼山里头的山越人出来种地、当兵,60年没打仗,到孙吴灭亡时,登记在册的256万人,算上没登记的,大概550万吧。
3,刘备占了荆州和益州,公元221年时才20万户、90万人。诸葛亮他们治理了几年,到蜀国灭亡时,登记在册的108万人,其中28万户、94万老百姓、10.2万士兵、4万官员。有人考证,蜀国灭亡时大概有400万人。
这么一比,曹魏一家独大,东吴其次,蜀国最弱。可既然蜀国这么弱,东吴不仅人多,水军还厉害,曹操为啥不先打蜀国,非得盯着东吴呢?我琢磨着,这里面既有曹操自己判断错了,也有实在没办法的原因,让他不得不先打东吴。
公元198年,吕布又反了,跟袁术合伙打刘备,刘备老婆都被抓了,没地方去,只好投奔曹操。曹操对他可好了,让他当左将军,出门坐一辆车,坐一张席,还跟他说“现在天下英雄,就你跟我俩,袁绍那帮人算啥”。这就是“煮酒论英雄”的桥段。
公元213年,曹操打东吴,在濡须口跟孙权耗了一个多月。孙权用水军围住曹军,抓了三千多人,淹死的也有几千。后来孙权好几次挑战,曹操就是不出战。结果孙权自己划着船就进了曹营,曹操一看,心想“这小子肯定是想看看我的兵啥样”。就下令士兵别乱放箭,站好队。孙权划了五六里,回去还唱歌。曹操远远看着,船队还是整整齐齐,叹了口气:“生儿子就得像孙权这样,刘表那儿子简直猪狗不如!”
这么一看,就算赤壁败了,曹操也没把孙权当回事,213年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但还是把他当晚辈。相反,他一直把刘备当平起平坐的英雄。
所以曹操先打孙权的第一个原因,跟他对这俩人的看法有关:孙权年纪小,好打;刘备老狐狸,不好对付。
第二个原因,就是赤壁之战让他心里过不去。
《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是刘备孙权用计谋赢了,但真实历史里,曹操输得挺冤,有好多客观原因,他自己也觉得不是自己不行。
《三国志》里说,曹操到赤壁,一交战就不顺,赶上瘟疫,士兵死了好多,只好撤兵。刘备趁机占了荆州和江南一带。《孙权传》也写了:“天太冷,马没草料……曹操烧了剩下的船撤走,士兵又饿又病,死了一大半”。
这么一败,曹操肯定记在心里,觉得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肯定能平了东吴,所以后来又打了两次。而且他这辈子打过那么多仗,赤壁输得最惨,估计也有想挽回面子的心思。
第三个原因,跟三国地形有关。
魏国在北方,东吴占江东,蜀国偏安在荆益和四川。三国里头,最不好打的不是东吴,是蜀国。尤其是四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凭刘备那脑子,曹操想打进去,基本没戏。
汉中是蜀国的命门,法正说过“汉中能攻能守能扩张”,但217年之前,汉中是张鲁的,曹操占不了,所以没法从汉中打刘备。荆州防线呢,关羽守着,刘备又占着地利,曹操自己也觉得难讨便宜。
总之,荆州、益州太险,曹操一看就头疼,但跟蜀国比,打东吴还是容易点,只要能过长江,曹操觉得自己肯定能赢。
第四个原因,跟刘备太能折腾有关。
史书说,刘备登记在册的不到100万人,兵力却10多万,除了春秋战国,哪有这么高的兵民比?典型的穷兵黩武。10万兵,加上4万官员,至少得50万成年人养活,蜀国能干活的成年人几乎全给战争拖垮了。
所以,刘备就像个疯赌徒,还占着险要地形,又老奸巨猾,各种因素加起来,蜀国就是个铜豌豆,难啃,远不如东吴好打,曹操只能先挑东吴下手。
反观东吴,登记在册的260多万人,才10多万兵力。跟疯子打,还是跟正常人打?曹操肯定选后者。
曹操死后,曹丕还是接着打东吴,222年、224年、225年打了三次,要么输要么啥也没干。曹睿上台后,228年三路攻吴,结果石亭之战大败,魏国之后24年没敢再打东吴。孙权死后,252年魏国又打,还是惨败。总之,统一天下的路上,至少到252年前,魏国一直盯着东吴打。
可能是因为打东吴输多了,魏国终于想明白了,263年改打蜀国,第一次大规模征讨,就把这个“铜豌豆”给灭了。
我琢磨着,曹操死后魏国还一直打东吴,也跟诸葛亮老北伐有关。他“以攻代守”,逼得魏国得防着蜀国进攻,自然就把目标放在东吴身上。这么看,诸葛亮真是眼光毒辣的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