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北魏最后为什么丢失了-北魏当初有统一全国的机会 (北魏为什么)

对北魏和中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魏在改革时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结果再也不能一统全国了,北魏政权的建立者出身于鲜卑族,在该政体建立之初,采用的是拓跋贵族和汉人世...

admin

最近翻北魏历史,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这帮人明明前期势头猛得一批,咋最后就没能一统天下呢?关键就栽在一个致命错误上。

北魏那会儿,是鲜卑拓跋贵族带着一帮人打下来的江山。一开始挺聪明的,拉拢了汉人世家豪族一起治理,国力蹭蹭往上涨,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底子。

结果呢?正顺风顺水的时候,拓跋嗣突然暴毙了,留下个16岁的拓跋焘接手摊子。这小伙子是真有两下子,靠着老本儿和自己的本事,硬扛住了北方柔然的疯狂进攻,让北魏熬过了最危险的时候。缓过劲儿来,第一件事就是反打柔然,前后13次出兵,直接把柔然打服了。这一打,牛羊牲畜抢了不少,还缓解了饥荒,统一北方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后来北魏更猛,431年灭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第一次把各民族捏合到一块儿。不过这统一是靠拳头硬打下来的,各民族心里到底服不服,还得看北魏军队厉不厉害。真正让大伙儿心服口服的,还是后来的孝文帝。

孝文帝这人挺牛,搞了均田制,把无主地分给农民,还改了鲜卑旧俗,全面汉化。这一套下来,阶级矛盾缓和了,社会稳了,民族融合也顺顺利利。你看现在咱们国家,各民族团结一心,力量多惊人,北魏那会儿也是这个理儿。

那为啥这么好的开局,最后还是没能一统天下呢?近代历史学家一研究,发现根子出在经济体制——北魏压根没改这玩意儿。

翻翻北魏的历史记载,你会发现他们交易方式原始得要命,基本就是以物易物。这玩意儿太原始了,远古时代才这么干,后来早被货币取代了。可北魏经济飞快发展,社会需求越来越大,还用这种原始方式,坑死人了。

孝文帝上台后,大家休养生息,二十多年后经济好多了。人口蹭涨,农业也起飞——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齐民要术》就是那时候写的。农业好了,生活好了,其他行业也跟着发展。可问题来了,经济体制基本没动,还是以物易物,很多人有苦难言。

比如当时规定一匹布的规格当单位,结果总有人动歪脑筋,拿破烂布头换东西,坑老百姓,还浪费资源,社会乱成一锅粥。现在疫情期间还有人卖假口罩,更别提北魏那会儿没人管了。

有人可能会问,孝文帝这么能干的皇帝,咋不管呢?也不能全怪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孝文帝当时事儿太多了:要融合民族,要搞农业,要统一度量衡,要吏治改革,要缓解阶级矛盾……一堆事儿堆在眼前,分身乏术,金融领域没顾上,也正常。可惜啊,他可能没想到,这一个疏忽直接葬送了北魏一统天下的机会。

不过北魏朝廷也不是没脑子,后期终于想起经济体制改革,打算铸钱改交易方式。但问题来了——没原材料!没办法,只好让民间自己铸钱。这下可好,人类的劣根性暴露了,有利可图谁不眼红?

一大堆黑心豪族蜂拥而至,铸的钱粗糙不堪,根本不达标,俗称“恶钱”。烂钱涌入市场,新币根本推不动,老百姓不信货币了,政府公信力崩了,又回到以物易物的老路。

政府后来也急了,严厉打击民间铸钱,规定新币质量规格。但这时候已经晚了,不是孝文帝没意识到严重性,是知道了也拦不住。甚至出现了官方和地方贵族勾结的现象,那些豪门才不管国家死活,只顾自己利益。可以说,这时候的北魏政府已经烂到根里了,后来的分裂,祸根早就埋下了。

北魏最后为什么丢失了-北魏当初有统一全国的机会 (北魏为什么)(图1)

其实这事根子还是北魏朝廷初期没规划好,后期草率让民间铸钱,又没管住。历史上不止北魏让民间铸钱,但只有北魏因为这个分裂了。说白了,就是因为没监管好,把朝廷公信力作没了。

参考资料:

【《魏书·帝纪第七·高祖纪上》、《北史·魏本纪第三·高祖本纪》、《中国通史·第五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一篇: 参合陂之战爆发前-北魏与后燕做了哪些准备 (参合陂之战知乎) 下一篇:宇文泰为什么要杀北魏正统皇帝元修呢 (宇文泰为什么叫黑獭)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