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是因胡太后废除的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是因胡太后废除的?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熟悉北魏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北魏有条很不人道的制度,在皇位传承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条制度叫做,子贵母死,...

admin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是因为胡太后才被废除的?这事儿得好好聊聊。 要说北魏那会儿,有个挺不人道的制度,叫“子贵母死”。这规矩从道武帝拓跋珪那时候就开始了,一直到宣武帝元恪这儿才算完事儿。具体就是,谁当上了皇太子,他亲妈就得被赐死,就怕母族太壮大,影响皇权。拓跋珪当时说自己是学汉武帝,当年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就是怕她家族控制八岁的汉昭帝。后来虽然好多皇帝的妈都遭了殃,但这制度愣是传下来了,直到元恪上台,才宣布废除,胡太后这才成了第一个没被赐死的皇帝生母。 那元恪为啥要废除这祖宗规矩呢?说法可不少。主流史书说,元恪信佛,讲究仁慈治国,所以觉得这制度太不人道,就废了。民间野史可就不这么认了,说胡太后长得美,手段又厉害,把元恪迷得神魂颠倒,舍不得她死。当时元恪就元诩这一个独子,要立太子,只能废了制度,两全其美。这两种说法,后来在书里都有人捧,吵来吵去也没个定论。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是因胡太后废除的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图1)

不过仔细想想这两种说法,好像都站不住脚。古代那些学者牵强附会的解释,经不起推敲。先说信佛这事儿。元恪信佛不假,胡太后也信,俩人在位的时候大修佛寺,还把龙门石窟搞得特别大,造了不少大佛像,算是古代宗教艺术的奇迹了。但这能说明他们仁慈吗?其实这俩人在政治斗争里都不是善茬,元恪尤其心狠手辣。为了夺回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他连自己亲叔叔元禧、元详、元勰这些顾命大臣都杀了,真六亲不认。 为了掌控权力,元恪那可是费尽心思,啥招都使。他宠信国舅高肇,任由他诬陷打压宗王和门阀士族,搞出不少冤假错案。他第一个皇后于氏,就是因此郁郁而终,于氏生的儿子也因高肇故意耽误病情早夭。为啥?于烈、于忠父子掌握着禁军,元恪怕于氏儿子当太子威胁皇权。连亲儿子和结发妻子都能这么对待,他哪儿来的仁慈?说因为仁慈废除制度,简直是笑话。 再说说民间说的“迷恋胡太后”。胡太后那时候根本不是皇后,连皇妃都不是,只是个贵嫔,在宫里地位不高,比不上后来的皇后高英,甚至比早进宫的嫔妃都差。史书里可没写元恪多宠她,更没说她用什么手段把元恪迷晕了。实际上胡太后崛起,是元恪死了之后,她儿子元诩当皇帝,她当太后临朝听政,才慢慢掌握大权的。元恪也不是沉迷女色的皇帝,说为了她废除制度,根本不成立。 翻看北魏史料就能发现,元恪既不仁慈,也不好色,就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他一上台就开始夺权,先从顾命大臣元禧他们手里抢回权力,实现亲政。然后又扶持国舅高肇,借他之手打击宗王和门阀士族,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 元恪在位的时候,北魏国力可能不是最强的,但中央集权绝对是最厉害的。他这人本来就多疑,连帮他夺权的于烈、于忠父子都不完全信任。扶了高肇之后,他广泛打压鲜卑和汉族门阀,于家因为皇后的亲戚,反而被猜忌。高肇长期掌权后,高丽高氏也开始和中原门阀来往,他侄女高英还当了皇后,高家慢慢有了不可控的苗头。以元恪的性格,肯定会提前做准备,保住胡太后就是他的手段之一。取消“子贵母死”保住胡太后,当初扶持高肇打击宗王,其实都是一个路数。 胡太后是河州刺史胡国珍的女儿,出身比高肇还差。高肇虽然冒认渤海高氏,好歹挤进了门阀圈子,胡家祖上是后秦贵族,后来投降胡夏,再投北魏,胡国珍虽然继承了武始侯的爵位,但在贵族圈子里也是底层。胡太后不是正经途径入宫,是靠当尼姑的姑姑在宫里讲经时走后门进来的。 当时皇后高英没儿子,元恪活着的儿子只有元诩一个,是胡太后生的。立太子的话,按规矩得赐死胡太后,让高英抚养元诩。可这样一来,高家就掌控了现在和未来。元恪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高英临朝听制,不就是第二个冯太后?元恪肯定不乐意,所以必须让胡太后活着。 在他看来,胡家比高家弱多了,胡太后靠家族掌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要是胡家和高家能互相制衡,他倒乐见其成。最好能围绕元诩,让胡家、高家、宗王和其他门阀互相牵扯,这样元诩更容易控制大权。可惜元恪想得太天真,这反而给北魏埋了祸根。 他没想到,胡家虽然不强,但愿意和宗王、门阀合作,一起打高家,结果权力又回到了太后手里。胡太后临朝听制,元诩成了傀儡。她和宗王、门阀联手铲除了高家,自己一家独大。说到底,元恪想搞的平衡没成功,就是因为高家和胡家都太弱,没法联合对抗宗王、门阀,只能各自斗。高肇和宗王有仇,胡家就成了宗王支持的对象,元诩只能当牺牲品。 从元恪安排国家大事来看,他犯了守成皇帝常犯的错——太依赖权谋治国。这法子用皇权力量,花小代价就能加强集权,可权术是靠人撑着的。人没了,制衡就没了,政治生态要么内耗衰弱,要么一轮接一轮斗争,最后走向亡国。北魏就是这么走的。


上一篇: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是怎么来的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 下一篇:参合陂之战爆发前-北魏与后燕做了哪些准备 (参合陂之战知乎)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