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鲍照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南北朝诗文赏析之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在诗中用什么修辞)

拟行路难·其六,南北朝鲍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

admin

鲍照这首《拟行路难·其六》,开头就够劲——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你想想,一个人连饭都吃不下,急得拔剑砍柱子还一个劲儿叹气,这得多憋屈啊。

接下来两句直接把心里话掏出来了: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人生能有多少日子啊,老这么窝窝囊囊地忍着,翅膀都收着不敢展开,算什么事儿。这反问句一说,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跟前面砸柱子的叹气接上,火气“噌”地就冒出来了。

然后他干脆: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官场混不下去了,不干了,回家歇着去。这话说得挺干脆,但细品又有点无奈——真那么甘心吗?估计也未必。

回家后倒是挺温馨: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早上出门跟家人道别,晚上回来就能守在身边。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孩子在床前玩闹,妻子在织布机前忙活,日子看着挺安稳。这几句白描,跟前面官场的憋屈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反差挺大。不过话说回来,这画面说不定也是他想象出来的,真要辞官回家,真能这么舒心?不好说。

但最后两句还是藏不住牢骚: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表面是说“古代圣贤都穷困,我这种出身又直率的人,能好到哪去”,听着像自嘲,其实是在骂世道——连圣贤都这样,更别说我这种寒门里还梗着脖子不低头的人了!这“孤且直”三个字,点透了根儿:出身低,又不愿同流合污,能不被排挤吗?鲍照自己就是“孤门细族”,还偏要“直”,可不就处处碰壁嘛。

鲍照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南北朝诗文赏析之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在诗中用什么修辞)(图1)

这首诗的结构挺有意思,前头憋着一股火,中间突然缓下来写家常,最后又“砰”一下炸开,跟坐过山车似的。开头七言连着砸,中间五言像流水一样顺,结尾再来两个长句收住,节奏跟着情绪走,听着就带动。跟他另一首《泻水置平地》比,这首更直,不藏着掖着;而那些写思妇的诗,又婉转多了。不过不管写啥,他那种奇崛的脑子加上有劲的笔,就是让人忘不了。后来杜甫夸他“俊逸”,李白估计也受他影响,从“俊逸”到“飘逸”,感觉是一脉相承的。

鲍照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南北朝诗文赏析之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在诗中用什么修辞)(图1)


上一篇: 鲍照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南北朝诗文赏析之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在诗中用什么表达) 下一篇:揭秘-南北朝名将王僧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南 北朝)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