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纹身-精忠报国-果然还是被岳飞坑了-同样是-到明朝就行不通了 (纹身纹精忠报国)
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对于后世人的教育和励志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呢,很多的后来人也以此为典范而效仿,也在自己的身上刺下类似的刺青,不过据说到了明朝,这种做法就行不通了,当时...
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这事儿,传到现在都八百年了,一直被当励志故事讲,后来不少人学他,也在自己身上刺类似的字。
但你要是以为这招在明朝也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时真有刺这四个字的,结果不仅碰了霉头,还被吃瓜群众嘲笑了半个世纪。其中一个还是精英圈的,明朝大儒王阳明的弟子,黄绾。

黄绾当时官不小,南京礼部右侍郎。结果被河南道御史张寅弹劾,说他贪污十条罪状。黄绾肯定不认啊,立马回击说张寅公报私仇,还说自己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忠心天地可鉴。没想到这招反被张寅抓住把柄,又上了一道折子,给他扣了个更大的帽子——“欺君罔上”。
其实黄绾之前也被人弹劾过,都没事。因为他跟嘉靖皇帝是同一战线的。嘉靖初年那场“大礼议之争”,黄绾和他老乡张璁站皇帝那边,这层关系护着他,之前几次弹劾都平安无事。
但这次“精忠报国”一出来,皇帝居然让人核查了。最后呢,双方都没事。但“精忠报国”这事儿,让他成了京城圈子的笑柄,传了好多年。

最早写这事的是王世贞的《弇州史料》,后来焦竑的《国朝献徵录》、茅元仪的《暇老斋杂记》、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连冯梦龙的《古今谈概》、俞樾的《茶香室续钞》都提了,这笑话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
还有个更惨的,是底层的军人。正德五年,有个叫刁宣的军余,上书说自己刺了“精忠报国”,结果呢?直接被打了三十大板,发配海南充军。就这么简单粗暴。
那问题就来了:凭啥岳飞刺这四个字是佳话,别人刺就成了笑话?

这事儿吧,只能猜猜。黄绾主要犯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两大忌:一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毁伤;二是他放弃了清流知识分子跟皇权制衡的操守。很明显,第二条更致命。
再说了,岳飞是冤死的,宋高宗赵构脱不了干系。他喊冤时露出这四个字,现在有人刺这字表忠心,不就暗戳戳讽刺皇帝像宋高宗那样昏庸吗?嘉靖皇帝要维护自己明君的形象,肯定得跟这种人划清界限。
至于那个小兵,说白了就是自不量力。“国”是你一个小角色能“报”的吗?他该做的就是服从命令,别想着为国家操心那么高的事儿。

说白了,皇帝怎么想?用你吧,能力不够;不用吧,又显得不辨忠奸。所以干脆不解释,直接打板子发配海南,眼不见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