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与其他开国皇帝对比-为何说他要牛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汉光武帝与汉武帝)
公元25年11月27日,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洛阳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西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之子舂陵节侯刘买的后裔,与更始帝有同一个曾祖父,其...

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西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之子舂陵节侯刘买的后裔,跟更始帝同一个曾祖父。他爹是南顿令刘钦,妈叫樊娴。家在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算是地方豪族。年轻时就喜欢阴丽华,后来去长安,看到执金吾的车马威风,叹了句:“当官就得当执金吾,娶妻就得娶阴丽华。”
说实话,历史上汉光武帝这人,被低估得有点厉害。跟其他开国皇帝比,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觉得刘秀真不差,甚至更厉害!
提起中国皇帝,大家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明成祖,还有康乾盛世。但对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这人神武得很,庙号世祖,谥号光武帝,知道的人却不多。名气不如那些亡国之君,但本事真不差。
刘秀是汉景帝的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代。王莽篡汉后,他和哥哥刘縯在家乡拉起舂陵军,想恢复刘家天下。哥俩加入了更始政权,刘秀在昆阳用几万人干翻了王莽的四十多万大军,一战封神。可惜哥哥刘縯功高震主,被更始帝杀了。刘秀挺能忍,亲自去请罪,稳住了局面。等王莽死了,刘秀自请去河北,趁机脱离了更始。
他在河北势力的支持下,建武元年(25年)30岁称帝,用“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13年统一中国,重建了汉朝。建国后轻徭薄赋,解放奴婢,恢复经济,还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这段史称“光武中兴”。
历代皇帝里,汉高祖心黑,魏武帝残忍,唐太宗好色,宋太祖贪杯,明太祖嗜杀。可光武帝身上,这些毛病都没有,挺干净的一个人。
下面就聊聊光武帝和几个著名皇帝的比较。
光武帝和汉高祖
汉高祖和光武帝,完全是两种人。汉高祖性格豪放,爱吹牛,做事不太靠谱,好酒好色,不爱干活。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感叹:“大丈夫就该这样!”光武帝正好相反,性格闷骚,特别务实,种地都一把好手。有人拿图谶说刘秀要当天子,他还开玩笑:“怎么知道不是我呢?”
汉高祖打天下靠别人,萧何、韩信是顶梁柱,张良、陈平也不错。光武帝主要靠自己,手下28将,也就邓禹还行点,但跟萧何韩信比差远了。刘邦的团队,也就唐太宗能比,光武帝的班子平庸了些,可这更衬得他自己牛。
对待儒生,高祖简直是个文盲,瞧不起读书人,还用儒生的帽子撒尿。光武帝不一样,人家是太学生出身,在开国皇帝里学历算高的了。一上台就找儒生,访古籍,搞得四方学者都跑来京城。赵翼说高祖的功臣多是亡命徒,光武帝的将领都有股儒生气质。
汉高祖和光武帝的个人能力
汉高祖文武都不行,光武文武双全。南宋叶适说得挺对:光武才能比手下强,靠仁德收服他们;高祖才能不如手下,靠威压压住他们。韩信瞧不起刘邦,但碰上光武,未必敢瞧不起。
军事上,刘秀手下的冯异、吴汉、邓禹,战术都得到过他指点。东汉名将马援聊军事,总跟刘秀想法一致:“伏波将军论兵,跟我心意合。”刘邦就没这记载,倒是犯了错被张良提醒。刘邦最出名的就是彭城之战,60万大军被项羽2万杀得大败。光武的昆阳之战,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
刘邦还两次突然夺韩信兵权,心里没底。光武长期让冯异、寇恂、吴汉独当一面,稳得很。最后刘邦杀韩信、彭越,逼萧何自污才能活命,光武厚待功臣,这差距太大了。
汉高祖就剩个“知人善任”,可韩信在身边他都没发现,这水平也有限。其实汉高祖最大的优点是“从善如流”,自己没本事,还不听劝,那就更糟了。
个人品德上,汉高祖更差。兵败逃命,嫌累赘,差点把亲儿子女儿扔了。光武呢?兵败时遇到妹妹,带着一起跑;又碰到姐姐,姐姐让他快走,自己留下,这才脱险。这人品,高下立判。
刘邦对人又慢又傲,骂诸侯像骂奴才,还把部下比作猎狗。光武待人推心置腹,完全不一样。
后人为啥觉得光武不如汉高祖
有人说光武重建汉朝是沾了刘邦的光,可“刘秀”这身份也是双刃剑——在关中被人追捕,在河北被人当骗子抓。东汉初的割据势力,更始、赤眉、刘永,都是正牌刘氏宗室,血统比刘秀还近(刘秀是长沙王刘发的远支,太远了)。刘邦只用了6年统一,光武13年,但刘邦出关后只有项羽一个对手,光武要对付赤眉、刘永、张步、董宪、隗嚣、公孙述一大堆人。
刘邦被封汉王时还有3万人,光武单车空节去河北,王郎造反,只有两个郡支持他。刘邦打项羽有诸侯帮忙,光武只有河内一个地盘。项羽也就战术强点,其他不行。让刘邦带着云台28将去打赤眉、隗嚣、公孙述,他能不能统一还两说。
后赵石勒说:“我要是碰上刘邦,就给他当臣子,跟韩信、彭越比比谁厉害;要是遇上光武,就得在中原争个你死我活,不知道谁赢。”可石勒自己连祖逖都对付不了,吹牛还行,其实就一割据水平。他抬高刘邦,可能因为自己和刘邦一样是老粗,光武文武全才,学不来,只能捧偶像。
马援和隗嚣的对话挺有道理:马援说光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开心见诚,像高祖;但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隗嚣问:“比高祖怎样?”马援说:“不如,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有节度,不喜饮酒。”隗嚣不服,说:“那他反而更厉害?”确实,光武比刘邦强。
汉武帝和汉光武帝
汉武帝名气比光武大,但作为未必比得上他。一个靠爷爷爸爸攒的家底打匈奴,一个赤手空拳重建王朝。
有人夸汉武帝北击匈奴、南破诸越、西灭大宛是开疆拓土,可大宛、越人根本没威胁汉朝。打匈奴过了头,人家已经无力南下,还不肯臣服,就是穷兵黩武。结果花光了文景两代积蓄,天下户口减半,搞盐铁专卖、卖官鬻爵捞钱。说他造福后人?老百姓可不这么想,武帝末年起义不断。其实他可以像唐太宗灭突厥那样,少花点代价。
唐太宗评价刘彻挺客观:“汉武帝穷兵黩武,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光武对匈奴的策略高明多了,守势为主,迁百姓入内地,省民力。后来匈奴分裂,南匈奴主动归附,北匈奴有灾害,光武也不趁机进攻,说:“常胜之家,难与虑敌,我再想想。”这格局,比汉武帝强。
汉武帝晚年追求长生,被骗财骗色,还搞巫蛊之祸,逼死皇后太子。后宫嫔妃一大堆,十三级呢!光武就专情多了,“娶妻当得阴丽华”真做到了,虽然立了郭皇后,但郭失宠后废了,还是立了阴丽华,儿子基本都是她俩的。后宫等级只有5个,比汉武少多了。
班固骂司马迁把汉武帝写得太不堪,其实司马迁已经够客气了。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跟秦始皇差不多。光武帝的作为,远胜于他。
唐太宗和汉光武帝
唐太宗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一下干掉两个劲敌,自古能排第一。贞观之治影响也大,但《太宗实录》是他生前修的,还亲自过目,水分可能不小。
唐宗和光武都是能力强的皇帝,像拿破仑。但唐宗军事政治更强,对手窦建德、王世充也比公孙述、隗嚣难对付。比如打霍邑,久雨粮尽,李渊想退,李世民哭着劝:“起兵是为救百姓,进则克,退则散,必败!”刘秀在昆阳也遇到类似情况,诸将想散,光武说:“现在分散都得死,不如合力!”但王夫之评价光武“微笑而起,俟其请而弗迫”,比李世民的“号泣于外”更沉稳,有大为者的气度。
两人都不杀功臣,但唐宗杀降主,王世充投降后杀了不少人,窦建德也被斩,导致河北余部不服,又打了一场。光武不杀降,对降主都保全,这点更仁厚。
凌烟阁24杰和云台28将,凌烟阁文武都有,人才济济,唐宗加房杜、二李,任何时期都能统一。云台28将主要是武将,但光武论功行赏不偏袒亲戚,表兄来歙功劳大,也没进28将,这胸襟难得。凌烟阁第一个是长孙无忌,看不出啥功劳,估计是夺位时的“隐形贡献”。
唐宗武功强,但晚年亲征高丽惨败,没必要。立了最差的继承人,魏征死后还小气。光武立了明帝,不错。
宋太祖和汉光武帝
宋太祖我也挺喜欢,虽然内圣外王不如唐宗,但也是优秀皇帝。宋朝士大夫地位最高,跟光武一样尊重读书人,“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好!杯酒释兵权,不杀功臣不杀降王,结束五代十国乱局。北宋氛围最好,唐胡化,明清专制,只有北宋宽松。
王夫之说:“自汉光武以外,爰求令德,非宋太祖其谁为迥出者乎。”光武和宋太祖是三代以下最好的两个。但宋太祖不如光武的地方:一是从孤儿寡妇手里夺江山,有点不武;二是在位太短,多活10年,幽云十六州可能能收回来。
明太祖和汉光武帝
明太祖一个字:暴!胡蓝案、空印案杀了几万人,说“不嗜杀人”简直打脸。光武也杀贪官,但没搞大规模株连,还释放奴婢,轻徭薄赋。
两人都重用老乡,光武的28将多是南阳、颍川人,明太祖的21功臣多是淮西人。但28将善终,21功臣不少因小过失被杀,如冯胜、傅友德。两人都担心权臣,光武“事归台阁”架空三公,明太祖直接废丞相,可惜后代能力不行,制度白费了。
明祖最大过失是搞特务统治(锦衣卫)、廷杖、文字狱,重农抑商,禁海,这些被明清沿用。光武没搞这些,比较开明。
清圣祖康熙和汉光武帝
作为皇帝,康熙比光武强。16岁擒鳌拜,20岁平三藩(吴三桂、王辅臣、尚之信、耿精忠),8年搞定。收台湾,打沙俄签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安定西藏,确定中国版图。光武开拓能力差点。
但两人治国理念相似,光武释放奴婢、轻徭薄赋,康熙停止圈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都改弊政、发展生产。继承人方面,光武明章之治(光武宽、明帝猛、章帝宽),康熙康雍乾(康熙宽、雍正猛、乾隆宽),三代都还行。
唉,光武就因为没伐匈奴、修长城,没搞大运河,名气不如一些亡国之君。跟历代皇帝比,碰上唐太宗、康熙可能差点,其他人,他真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