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代名臣-张纲的生平简介 (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
宋徽宗期间,张纲以首贡进入太学,应试内舍、上舍,均得第一,崇宁殿试御赐状元及第,授太学正,政和五年张纲被委任国子监,由于蔡京当权,士无大小皆出其门,张纲官居京都后只去蔡家造拜一次,以后绝然不往,引发蔡...
宋徽宗那会儿,张纲凭着首贡进了太学,考内舍、上舍,都拿了第一。崇宁那年殿试,皇帝亲赐他状元及第,当了太学正。政和五年,他又被委任到国子监。那时候蔡京掌权,不管大小官员,差不多都是他门下的人。张纲到了京都后,就去蔡家拜访了一次,后来再也没去过,这下可把蔡京惹毛了。政和六年,张纲升了太学博士,后来改任秘书省校书郎。他进朝跟皇帝对谈,说:“君子和小人混在一起,风俗也太奢侈了,得按祖宗的老规矩来。”因为他老跟蔡京意见不合,就被打发去主管玉局观了。当时朝廷商量着派宦官童贯、蔡攸带兵去朔方,张纲拼命劝说不该因为别人施恩就出兵打朔方,可没人听他的。朔那边加强了联盟,守着都城,戒严辖区,童贯、蔡攸带兵打也打不下来。徽宗下诏说,只要在城垛上守满一个月的,都给涨工资。张纲又上奏说:“君主有忧愁,臣子就该觉得羞耻,这是本分,凭什么因为这个领赏啊?”没想到这话把徽宗惹火了,直接把张纲调出京都,让他去两浙当提刑。
江南东路有个叫王进的将领,特别横,手下的官吏要是有点小错或者得罪了他,都被他把手钉在门上。张纲奉诏去查这事。王进派兵围攻他,张纲当场就把他按在地上审,狠狠治了他的罪。因为这个,张纲当上了监察御史。在任上,他让各郡城每个月都得向提刑司报押着的犯人还剩多少,年底根据押的人多少,考核政绩好坏。
靖康元年(1126年)六月,天上东方出了彗星,钦宗下诏让大家提意见。张纲上奏说:“让人提意见容易,但要听进去、看清楚就难了。各部门得仔细审奏章,查清楚实情,平常的事就尽量简单点。”钦宗就老下诏说要体恤百姓,宽松点。张纲又奏了八十件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想让朝廷颁布全国。结果得罪了秦桧,被罢官回了家,躲到茅山华阳洞隐居了二十年,直到秦桧死了才出来当官。孝宗即位(1163年)后,好几次召张纲出来当辅政大臣,他年纪大了,死活不肯去。孝宗又专门下了诏,让地方上经常问候他,还送了羊和酒,表示尊重贤人。张纲平时处理公务之余,就埋头写书,写了《华阳文集》四十卷(收在《四库全书》里)、《确论》十卷好多本。去世后谥号是文简,供在七贤祠。《宋史》和《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都有记载他的事迹。
《宋史·张纲传》
张纲,字彦正,是润州丹阳人。进了太学,凭着上舍及第。刚开始当官,徽宗知道张纲三次考了第一,特意提拔他当太学正,后来升了博士,又任校书郎。他进朝跟皇帝对谈,说:“君子和小人混在一起,用话试探、办事考验,邪自然就邪,正自然就正。小人得志了就会瞎邀功、惹事,祸多到说不完。现在当权的人光说大话骗皇上,风俗奢侈,不干正事,一天比一天离谱。得按祖宗亲身教的那套来当法子,天下就不难教化了。”皇帝听了说好。他议论的事总跟蔡京合不来,被排挤走了,去主管玉局观。过了好久才回原职,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后来升了著作佐郎、屯田司勋郎。
当初,朝廷商量派童贯、蔡攸去朔方,张纲使劲说不能出兵,没被采纳。后来金国撕毁盟约打过来,皇帝让张纲分守四壁,不久解除了警戒,下诏说在城墙上守满一个月的都升官。张纲说:“君主有忧愁,臣子就该觉得羞耻,这是本分,能因为这个领赏吗?”到底没说自己。后来外放当两浙提刑,又调到江东。池州有个叫王进的将领,凶狠放肆,手下的曹官因为点小事得罪他,就被把手钉在门上。这事传到朝廷,让张纲坐着车去查清楚。当时国家不太平,将领们 often 不把朝廷当回事,王进带着几百个骑兵突然冲到张纲面前,张纲当场把他吼下台阶,立刻审问,罪证马上就齐了,从此没人敢乱来了。被召到左司,代理监察御史。他让各郡县每个月都押着的犯人还剩多少,报给提刑司,年底按多少定政绩好坏。升了起居舍人,又改中书舍人。他建议按祖宗的法子,让大臣兼管修史的事,皇帝下诏让宰相吕颐浩监修国史,写成法令了。
试给事中的时候,有个大将军说军里的田地不平均,请求不收租,朝廷想答应,张纲坚持不行。正好推恩给元祐党籍的人,主管部门没限制,自己来申报的人一堆。张纲建议按崇宁年间刻的那九十八个人为准。自从打仗后,小人 often 趁机闹事,五年下来,仇家互相告发的很多。张纲说这不符合皇帝好生之德,请求自己关押的犯人,以后告发的别受理。有个宗室叫令SK的要转太中大夫,张纲说:“小官直接升到侍从不合规矩,而且从崇宁以来当官的不按资历来,导致纲纪大坏,现在正要改这个风气,怎么能为令SK一个人又破旧例呢?”皇帝下诏按顺序让别的官员写任命词,舍人王居正又坚持不写,任命就停了。宣抚使张俊驻扎在九江,派营卒带信到瑞昌,县令郭彦章猜到这个营卒和狱里的囚犯有勾结,就把他抓起来了。张俊向朝廷告状,郭彦章被免官。张纲说:“最近的州县官大多拍当权者的马屁,郭彦章不随大流,能奉法守职,现在不奖励反而罢官,拿什么劝别人呢?”
升给事中。侍御史魏矼弹劾张纲,让他提举太平观。升徽猷阁待制,因为年纪大退休了。秦桧当权很久,张纲在家躺了二十年,绝对不跟他来往。秦桧死后,被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刚开始讲《诗经·关雎》,借后妃淑女的事,讲了文王怎么用人,暗含劝诫。皇帝说:“好久没听这么有学问的话了,今天讲得分析得详细,让我心里亮堂多了。”张纲说:“这几年监司官资历浅、威望低,请选七品以上清官,或者当过郡守有政绩的来当,这样地位威望都够,能力也试过了,能干好活。”皇帝同意了。代理吏部尚书。当时因为东方出了彗星,皇帝下诏求言。张纲奏:“求言容易,听清楚难。该让主管部门仔细审奏章,一定查到底,别敷衍。”升参知政事。高宗老跟辅臣说要体恤百姓,大概是吸取秦桧苛政的教训,想让老百姓安稳。张纲就挑了八十件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标上要点,请求刻版公布全国,这样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好意了。退休,以资政殿学士当婺州知州,不久又退休。高宗去建康,张纲去朝见行宫。孝宗即位,召张纲陪祭南郊,他因为年纪大不去,皇帝下诏表扬他,让地方上经常问候,还送羊酒,去世时八十四岁。
张纲曾在座位右边写:“用正直对待自己,用端正立于朝堂,用清静退让让天下人敬重。”他坚守原则就是这样。开始谥号文定,吏部尚书汪应辰反驳,孙子孙釜再请求,特赐谥号章简。孙釜是庆元年间的谏官,极力排挤道学那些贤人,官当到签书枢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