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北宋宰相吕惠卿简介-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 (宋朝宰相吕惠卿)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

admin

吕惠卿,1032年生,字吉甫,泉州南安人,北宋那会儿的宰相,也是王安石变法里的二号人物,跟王安石关系一度铁得跟师徒似的,后来闹掰了,宦途起起落落大半辈子。跟王安石原本情同师徒,后来却因为闹了矛盾反目成仇;官场路也走得跌跌撞撞,后半辈子基本都在地方上打转,当过翰林学士、知军器监,还做过副宰相、知太原府这些官。

北宋宰相吕惠卿简介-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 (宋朝宰相吕惠卿)(图1)

嘉祐二年(1057年),吕惠卿中了进士,因为跟王安石政治理念合拍,被王安石看上,连宋神宗都挺信任他。熙宁初年王安石当政那会儿,他帮着搞了青苗法、市易法这些新法。王安石第一次被罢官后,吕惠卿升了副宰相,继续推新法,跟司马光带头的保守派吵得不可开交。可当上副宰相没多久就跟王安石闹翻了,后来还因为牵扯到他弟弟的事被贬出京城,从此远离权力中心。在地方上,他当过鄜延路经略使、知太原府,继续搞置将法这些军事改革。宋哲宗即位后,高太后支持的保守派迅速把他整倒,贬成建宁军节度副使。等哲宗亲政,又被起用,但再也回不到核心圈了。宋徽宗年间,在醴泉观使任上退休,死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敏”。

吕惠卿大半辈子都陷在新旧党争里,官场生涯跟坐过山车似的,评价也两极分化。史书说他背信弃义、祸国殃民,人品差到家;后来有人重新评价王安石变法,又觉得他是个有本事的政治改革家。

生平

平步青云

嘉佑二年(1057年),吕惠卿考上进士,真州推官。任满了进京城,拜见王安石,聊经义时发现俩人想法挺合拍,就成朋友了。熙宁二年(1069年),朝廷搞了个“制置三司条例司”来推行新法,招了一堆想改革的人,王安石和陈升之牵头。当时吕惠卿在集贤殿校勘,编校书籍,王安石跟他熟,就向宋神宗推荐他:“吕惠卿这人的本事,哪是现在一般人能比的,就算古代大儒也不一定比得过。能把先王道理用到今天的人,只有吕惠卿一个。”

北宋宰相吕惠卿简介-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 (宋朝宰相吕惠卿)(图1)

吕惠卿于是被任命为检祥文字,不管大小事王安石都跟他商量,王安石上关于变法的奏章基本都是吕惠卿写的。吕惠卿成了新党核心,当时有人管王安石叫孔子,管他叫颜渊。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吕惠卿升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

新旧党争

同年十月,司马光进宫跟宋神宗聊群臣,说到吕惠卿,司马光劝谏:“吕惠卿这人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因为他,王安石才被朝野骂。王安石是好人但太固执,又不懂人情世故,吕惠卿给他出变法的主意,还拼命推,让天下人都以为王安石也是奸臣。最近提拔官员也不按规矩,大臣们都怨气很大。”神宗说:“吕惠卿的对策条理挺清楚,确实是个人才。”司马光说:“他确实有文采脑子灵光,但心术不正,希望陛下慢慢考察他,江充、李训那类人要没本事,怎么能打动君主?”神宗没吭声。

司马光还写信给王安石:“吕惠卿是拍马屁的小人,现在对你来说是顺心,可你要是失势了,肯定卖你换好处。”王安石听了不高兴。

拜为副相

熙宁三年(1070年)九月,吕惠卿他爹去世,他离职守孝。守完孝回来,被任命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后来升了知制诰,判国子监。熙宁六年(1073年)四月,设经义局,编《诗》《书》《周礼》三经的经义,王安石当提举,吕惠卿和王安石儿子王雱一起修《三经新义》。后来他又当了知谏院、翰林学士。

北宋宰相吕惠卿简介-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 (宋朝宰相吕惠卿)(图1)

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郑侠给神宗画了灾民图,朝野议论纷纷,连两个太后都压神宗,王安石只好辞职。吕惠卿指使手下改名字天天递奏章挽留王安石。王安石推荐韩绛当宰相,让吕惠卿当副宰相辅佐他。吕惠怕王安石走了新法动摇,就给各地监司、郡守写信,让他们上书说新法的好处,给皇帝施压,然后自己请神宗下诏,说就算官员违法也不废除新法。新法推得更狠了。

初掌大权

熙宁七年(1074年)五月,吕惠卿想在皇帝身边安插自己人,他弟弟吕升卿没什么学问,他还是推荐弟弟和国子监直讲沈季长当崇政殿说书。每次进宫讲学,吕升卿不聊经义,净说钱货的事,神宗问经义,他答不上来,就使眼色让沈季长代答。同在五月,废了制科,王安石当政时进士就不考诗赋了,他觉得跟制科差不多,没必要保留。吕惠卿当政时又说制科只会背书,不深究经义,神宗下诏废了制科。可冯京使劲反对,虽然没成功,但跟吕惠卿结了仇。

六月,郑侠上书说吕惠卿结党营私、堵人嘴,是还没除尽的奸臣。吕惠卿大怒,让中丞邓绾、知制诰邓润甫整他,郑侠被贬到汀州。七月,吕惠卿用他弟弟吕和卿的计策,搞了个五等丁产簿,让百姓自己报家产,连一两只鸡鸭都不能漏。还允许别人告发隐瞒的,用被告家产的三分之一当赏钱,百姓受不了。又让保甲正长发青苗钱,保甲里的人一起去领,一个不能少,搞得上下都乱套。

朝争失败

熙宁八年(1075年),借着郑侠的事,吕惠卿又坑了之前反对他废制科的冯京,还有当面侮辱过他的王安国,让他们都因此获罪。王安石也因为王安国的事开始跟吕惠卿不对付。其实吕惠卿掌权后就怕王安石回来抢位置,早就开始使绊子。熙宁七年(1075年)十一月,吕惠卿引用祭祀赦免的旧例,推荐王安石当节度使。奏章刚递上去,神宗就知道了,问他:“安石不是犯事被罢官,为啥用赦免的方式让他回来?”吕惠卿答不上来。

北宋宰相吕惠卿简介-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 (宋朝宰相吕惠卿)(图1)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宰相韩绛制不住吕惠卿,就偷偷请神宗重新用王安石,神宗同意了,第二天就派使者下诏召回王安石。王安石没推辞,赶路快得很,七天就到京城了。吕惠卿听说王安石回来,都愣住了。六月,王安石儿子王雱被加龙图阁直学士,王雱推辞,吕惠卿却劝神宗批准他辞了,俩人矛盾又深了。十月,吕惠卿弟弟吕升卿因为犯罪被赶出京城,改任江南西路转运副使。没多久,御史蔡承禧说他结党误国几条罪,御史中丞邓绾又告发他兄弟俩跟华亭县富民借五百万钱买地作恶,俩人被下狱审。后来神宗下诏让吕惠卿出京知陈州,又改知延州。

辗转边州

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吕惠卿当鄜延路经略使,那时陕西边境汉兵、蕃兵各管各的,打仗都是蕃军当先锋,汉兵守城,不分战场形势分兵,而且一路有好几个将领管。他觉得这样调兵慢,打仗不利,就改了旧法,混编汉蕃军,搞置将法,每五千人设个将领,都写进条约里。不久吕惠卿他娘死了,神宗在他俸禄外加五万缗,吕惠卿又申请加一万五千缗,御史弹劾他贪,神宗说:“他是贪,但以前是副宰相,治他有伤体面,罚他点俸禄得了。”罚了俸禄,吕惠卿还嘴硬,御史又弹劾他服丧期间乱说话,神宗说别追究他了。

元丰五年(1082年),吕惠卿守完丧加了大学士、知太原府。进宫见神宗,神宗还让他守鄜延路。吕惠卿说:“陕西的军队,不能攻也不能守,全看形势。”神宗说:“照你这么说,陕西可以不要了?咋让你守边?”又数落他浅薄暴躁欺骗皇帝的罪,斥退他知单州,第二年又知太原。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死了,宋哲宗即位,下诏让守边官员别挑起边事。四月,知太原府的吕惠卿派步骑兵两万人在聚星泊打西夏,砍了六百个脑袋,结果西夏人入侵鄜延路。

旧党打压

哲宗即位后,保守派掌权,吕惠卿作为新法先锋,知道自己待不下去,就求去地方当官。元祐元年(1086年)五月,右司谏苏辙弹劾他,说他想牵连公卿、背叛王安石、推行青苗法这些恶行。御史中丞刘挚又列他五条罪,说他是大恶人,吕惠卿从资政殿大学士、正议大夫、提举嵩山崇福宫,被贬成中散大夫、光禄卿、分司南京。

吕惠卿被贬到南京后,不到十天,王岩叟、朱光庭、王觌、苏辙又觉得贬南京太轻了,说他该重罚,又加罪贬成建宁军节度副使,还不许他管公事。

绍圣复官

绍圣元年(1094年)八月,高太后死了,哲宗亲政,又开始用新党。八月,三省说吕惠卿、王中正、宋用臣无罪,宰相章惇说:“吕惠卿被惩处太冤了。”哲宗就让吕惠卿恢复原职。十月,又让他知大名府。绍圣二年(1095年)二月,吕惠卿求留在京城。哲宗觉得资政殿大学士是大官,大名府也是要地,问宰相章惇吕惠卿出发没。曾布、韩忠彦都说君子该进退自如,吕惠卿求留是无耻。哲宗笑了笑。十一月,吕惠卿进宫奏对后,哲宗对曾布说:“吕惠卿太凶了,他弟弟吕升卿也凶。”

绍圣三年(1096年)十月,西夏大举入侵鄜延路,快围困延安了。吕惠卿修了米脂几个寨子迎敌。西夏军到延州,想攻攻不了,想抢没东西,想叫阵宋军不动,想南下怕被包抄。停了两天夏军就撤了,顺便攻陷了金明。吕惠卿把金明陷落的事报枢密院,没人理他。刚打完仗,吕惠卿就上表求进京奏事,章惇对曾布说:“刚打完仗,吕惠卿真不知轻重。”李清臣说:“他想借这事回朝堂,我们危险了。”十一月,呈吕惠卿奏章,哲宗问为啥能让他回来,都说不行,神宗下诏让他别进京,有事写奏折就行。因为修了威戎、威羌二城,升银青光禄大夫,又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

晚年起落

宋徽宗即位后,调吕惠卿节度镇南。因为曾布跟他有旧怨,他被调到杭州当官,用范纯粹守延州,还追究他冒领军功的事,又夺了节度之职。曾布罢相,他被起复为武昌节度使、知大名府。几年后,因为奏折里措辞不当,降成银青光禄大夫,让他辞官。崇宁五年(1106年),起用他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他儿子吕渊因为听了妖人张怀素的话没揭发获罪,吕渊被发配沙门岛,吕惠卿被追责为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又转到庐州。后来又恢复观文殿学士,当醴泉观使,在这任上退休。死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敏”。

之前吕惠卿靠王安石信任当上副宰相,王安石走了又使劲打压他,甚至拿和王安石的私信诋毁他。王安石退到金陵后,也后悔信错了吕惠卿。所以后来不管是章惇、曾布还是蔡京当政,都讨厌怕他的人品,不敢让他回朝,他一直在地方上辗转当官,直到去世。


上一篇: 北宋末年名将种师中简介-种师中死后造成了什么影响 (北宋末年名将名臣) 下一篇:北宋最显赫的武将世家-名将辈出 (北宋最显赫的家族是曹家还是吕家)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