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名将种师中简介-种师中死后造成了什么影响 (北宋末年名将名臣)
种师中,1059年—1126年,,河南洛阳人,世居住陕西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其祖父种世衡、伯父种谔、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金兵入侵,他率兵进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
种师中(1059年—1126年),河南洛阳人,世居陕西,字端孺,北宋末年的名将。他家里挺厉害,爷爷种世衡、伯父种谔、哥哥种师道都是北宋有名的将军。种师中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后来从军也一直在西北边疆驻守。金兵打过来的时候,他带兵去京城救驾,后来又奉命去救太原,结果友军没按时到,他被包围了,拼死战斗到最后牺牲了。朝廷后来追赠他少师,谥号是庄愍。
生平经历
戍守西北
种师中的爷爷种世衡是种家军的创建者,他们家三代都是当将军的,所以他从小就在军营里混,后来从军也一直在宋朝的西北边疆待着。他当过环州(现在甘肃环县)知州、秦州(现在甘肃天水)知州、邠州(陕西彬县)知州、庆阳府(现在甘肃庆阳)知府,还做过秦州知州、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这些官。
勤王东京
1125年12月,金兵分两路大举进攻宋朝,东路直接打东京,西路打太原。第二年年初,金国完颜宗望(斡离不)带的东路军过了黄河,长驱直入,快打到北宋都城东京(现在河南开封)了。朝廷一面让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一面赶紧让种师道带西军东下救驾,种师中作为西军大将,也跟着哥哥,带着秦凤兵一起赶来支援东京。
西军让姚平仲(姚古的儿子)带着七千步骑兵先轻装出发,种师中和熙河经略使姚古带着大军随后跟上。结果种师中、姚古的大部队还没到东京,金兵看宋朝勤王的人越来越多,就撤走了。金兵退走后,种师中就带着两万宋军驻守在滑州(现在河南省滑县东)一带。
救援太原
1126年二月,金军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粘罕)带兵围攻太原、中山(现在河北定州)、河间(属河北)三个地方,朝廷让姚古当河北制置使,种师中当河北制置副使,派姚古去救太原,种师中去救中山、河间。
种师中带兵过了黄河,发现完颜宗翰(粘罕)只留下副将围太原,自己带着兵南下,已经到泽州(现在山西晋城)了。他赶紧上奏朝廷,建议出其不意,从邢(现在河北邢台)、相(现在河南安阳)出上党(现在山西长治),从后面偷袭完颜宗翰(粘罕),但朝廷觉得他的办法不行,没答应。后来完颜宗望(斡离不)带兵北还,种师中只能撤军。
完颜宗翰(粘罕)扫平了太原外围的州县,用偏兵先后拿下文水、西都谷、祁县、太谷、盂县,还打败了救太原的宋军地方部队樊夔、施诜、高丰部。他又用“锁城法”建了很多工事把太原围得水泄不通,断了城内外联系。宋军姚古的部队虽然收复了隆德、威胜,但没达到解太原之围的目的。
为国捐躯
1126年五月,朝廷又组织军队救太原,种师中从河北井陉往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平仲的养父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一起解太原之围。
种师中带兵从河北井陉进入山西平定军(现在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复了寿阳(现在山西寿阳)、榆次(现在山西榆次),但姚古、张灏的部队都没跟上来,失去策应的种师中怕孤军深入,就带部队屯驻在真定(现在河北真定)。
这时候金军统帅完颜宗翰(粘罕)正在云中(现在山西大同市)避暑,让士兵就近放牧。宋朝的探子发现这情况,误以为完颜宗翰(粘罕)要撤军,赶紧报告朝廷。枢密院知事许翰听错了情报,以为金军要全线撤兵,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兵,还骂他手握重兵却磨磨蹭蹭。种师中接到命令挺伤心的,说:“怕敌人逗留不进是军中大罪,我从小从军,打了这么多年仗,老了还要担这个罪名?”于是他留下辎重粮草,连犒赏的东西都没带,就带部队轻装出发了。同时种师中写信让姚古、张灏两军分道一起进兵。
没多久,种师中的前锋打到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中军到了寿阳的石坑(现在山西寿阳东南),大军往前推进了十里左右,部将黄友发现地形不利,赶紧报告种师中,要求马上转移部队,但种师中没听。
继续前进的宋军遭到金兵主力袭击,种师中带宋军拼命打,五战赢了三场,苦苦往前走,到了榆次,离太原只剩百里了。可姚古的部将焦安节怕得要死,慌报军情说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已经到了,导致姚古、张灏两军不敢前进,没按约定和种师中部会师。
种师中部被迫撤退到杀熊岭(现在山西寿阳西南)时,士兵们又饿又累,金兵探知情况后再次猛攻,军粮短缺、士气低落的宋军顶不住了,右军、前军先后溃散,种师中带中军死战不退,从早上卯时打到上午巳时,宋军用神臂弓打退了金兵,但因为没带犒赏的东西,没法给士兵发赏钱,拼死作战的士兵很生气,不愿再打,四散逃跑了。种师中带着身边剩下的一百多将士继续死战,最后身中四处重伤,战死沙场。
种师中是宋军名将,他战死后,宋军各部队士气受很大影响。大臣刘韐上奏朝廷,请求优待追赠,朝廷下诏追赠他少师,谥号庄愍。
历史评价
刘韐:“师中接到命令就出发,奋不顾身,古代的忠臣,也就这样了。”
《宋史》:“师中老成持重,是当时的名将。”
《宋史》:“师中想从背后袭击金兵,可以说是最好的计策了。李纲、许翰却觉得他怯懦缓慢、逗留观望,动不动就错失机会,导致大败,国家也跟着完了,可惜啊!”
史书记载
《宋史》里有他的传记,《续资治通鉴》、《契丹国志》、《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畿辅通志》、《钦定日下旧闻考》、《历代通略》、《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大宋宣和遗事》、《靖康传信录》都记载了他的事迹。
轶事典故
成语“老成持重”就出自《宋史》里对种师中的评价“师中老成持重”,意思是人经验丰富,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