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三国猛将太史慈武器)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史慈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多人大概都会非常敬佩他的舍生取义吧,印象中的太史慈应该是一个非常豪迈的人,他对于人生意义的言论,也得到了...

admin

三国猛将太史慈,大家印象里是不是就是孙策手下的那个豪迈将军?其实啊,他可能不止这么简单,甚至算得上是一方诸侯。

太史慈这人,大家印象里肯定是重情重义、慷慨豪迈的,他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不过很多人觉得,他再厉害,也就是孙权、孙策麾下的一员猛将,地位再高也还是打工的。但你要真翻翻《三国志》,会发现这哥们儿的身份,可能比咱们想的“高级”多了。

提起太史慈,最出名的估计就是和孙策单挑了,两人打个平手,孙策夺了他的手戟,他抢了孙策的头盔,这战绩放当时,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还有他临死前那句“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三国志》注引《吴书》),听着就透着一股子不甘心的豪气,难怪后世都把他当“义士”代表。

但今天我想聊点不一样的——太史慈到底算不算一方诸侯?这事儿得从他年轻时说起。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现在山东龙口那边)。史书说他“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电视剧里要么给他弄个小胡子,要么弄成小白脸,其实人家应该是个大胡子(古人嘛,都爱留胡子,只是多少好看点的区别)。

他年轻时候在东莱郡当主奏议事的属官,那时候郡太守和青州刺史不对付,互相上书告状,谁先奏折到朝廷谁就占理。结果州里的奏折先出发了,郡里急得团团转,派太史慈去截。这小子到了洛阳公车门口,真就碰上州里送信的人,他忽悠人家说“我看看你奏折题头写对没”,人家掏出来,他一把给撕了,然后又说“你看你让我看了,你也有责任,咱俩一起跑吧”。那人还真信了,跟着他就跑,结果太史慈自己又偷偷溜回洛阳,把郡里的奏折交了。州里再上奏已经晚了,朝廷站了郡里这边。太史慈这下把州里彻底得罪了,只能跑路辽东,那年才二十一岁。你看,这脑子,这胆子,可不是普通武将有的。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三国猛将太史慈武器)(图1)

箭无虚发的太史慈

后来孔融在北海当官,听说了太史慈这些事,几次派人去他家慰问他老妈。结果孔融被黄巾军围了,太史慈正好从辽东回家,听老妈一说,直接决定去救。他瞅着敌军围得不严,混进城里,跟孔融说“咱们现在能打”,结果孔融犹豫了,没听。后来敌军越来越多,只能搬救兵。太史慈想了个招:每天早上出城射箭,射完就回,敌人一开始还紧张,看久了觉得他瞎溜达,放松了。结果有一天,他突然开弓,射死几个敌人,冲出包围圈,请来了刘备的援兵。这一波操作,智勇双全,孝义两全,简直完美。

北海救孔融

再后来,太史慈的老乡刘繇跑到江南当扬州牧,天下大乱,太史慈就想着去老乡那儿看看有没有机会。结果刚到,孙策就打过来了,他义气帮刘繇对抗孙策。后面大家都知道了,单挑孙策平手,孙策夺他手戟,他抢孙策头盔。再后来刘繇病死了,太史慈带着人躲进豫章郡的山里,还“称丹阳太守”——注意这个“称”字,不是刘繇封的,是他自己封的,这说明啥?说明他有自己的势力,不是光杆司令。

后来孙策抓了他,孙策居然说“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这话听着像客套?但结合后面孙策分六个县给他当建昌都尉,还让他督其他将领,这哪是普通将领的待遇?分明是给他一块地盘,让他自己管,跟小诸侯没两样。孙权继位后,更是把南方的事都交给他了,周瑜、鲁逊后来都没这待遇。太史慈更像是孙家“合作对象”,不是单纯的下属——他有地盘,有兵,听调不听宣,就是特别忠心,所以大家才觉得他只是个猛将。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三国猛将太史慈武器)(图1)

地位之谜

最关键的证据在《三国志》里。太史慈是和刘繇、士燮合传,还单独具名。要知道,刘繇是朝廷封的扬州牧,算一方诸侯;士燮是交州牧,割据岭南。而周瑜、鲁肃这些大都督,列传都在他们后面。古人写史最讲究身份地位,陈寿能把太史慈和这俩人放一起,说明他本来就不是普通将领,而是有诸侯身份的。

可能有人会说“太史慈是刘繇的部下,所以和他合传啊”。但问题来了,张辽、张郃这些降将,也没单独立传,也没和旧主合传啊。而且陈寿写史特别较真,《魏书》里写完曹魏皇帝,接着写董卓、袁绍这些诸侯;《蜀书》里写刘备前,先写刘焉、刘璋父子。太史慈能和刘繇、士燮一起,地位绝对不一般。

我猜啊,很可能太史慈一开始和孙策是盟友关系,后来觉得孙策厉害,加上自己实力也不够,才正式归顺。孙家后人为了吹孙策,可能故意隐去了太史慈的诸侯身份,但陈寿离太史慈去世才三十年,很多事口口相传,所以他按真实地位写的。

再翻《三国志》,太史慈见刘繇时,特意提了句“老乡”,还说他“暂渡江到曲阿见繇”,一个“暂”字就说明:他来江东就是临时看看老乡,压根没打算投靠。后来帮刘繇,纯粹是朋友义气,不是当部下。被抓后孙策那番话,更像是平等对话,不像对待手下败将。这让我想到朱棣忽悠宁王“中分天下”,两人都是藩王,地位平等。

所以啊,太史慈可能真不是孙策手下那么简单,更像是个带着自己势力“入股”孙吴的小诸侯,有地盘、有自主权,忠义还特别靠谱。当然啦,这只是我个人瞎琢磨,你们要是觉得有道理,点个赞;要是觉得不对,评论区咱接着聊~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三国猛将太史慈武器)(图1)

大黄评论:通过《三国志》里种种迹象表明,太史慈应该算是东汉末年江东地区的一个小诸侯,他以入股加盟的身份,半合作半效忠的听命于孙策、孙权,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利,其地位在周瑜等高级将领之上。但不论如何,太史慈智勇双全,忠义无双的形象并没有改变。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个人分析,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听之,如果觉得我有道理,那我这篇文章写得就很成功了,如果觉得我是胡说八道,也欢迎交流不同的意见。


上一篇: 演义中典韦只露脸过一两次-典韦排名为何在关羽之前 (演义中典韦的死因是什么) 下一篇:除了曹冲还有谁-三国时期的两位神童 (除了曹冲还有哪些聪明的孩子)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