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朱由校的市井爱好是怎么来的-明朝为何会出现一个木匠皇帝 (朱由校功绩)

对明朝朱由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号称真龙天子,虽然历朝历代都这么吆喝,可有几个人信就两说了,既然天子也是普通人,自然免不了吃喝拉撒,婚丧嫁娶,有些性格鲜明的会沉...

admin

说明朝朱由校,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木匠皇帝”,但这外号背后,藏着不少有意思的事儿。

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但说实话,真能让人信的有多少呢?说到底,天子也是人,吃喝拉撒、婚丧嫁娶一样不少,有的皇帝还特沉迷某种爱好,比如这位朱由校,就是个手工达人,家具做得那叫一个绝。

都说基因这东西玄乎,家风传承也确实影响子孙的喜好。你看赵匡胤贵族出身,后代们文采风流;宋徽宗更是书画双绝。反观老朱家,朱元璋从泥腿子打天下,传了几代,后代有的爱在豹房舞刀弄棒,有的爱打人取乐,还有的炼丹想成仙,早早没了。比起这些,朱由校的爱好倒是接地气多了,还带点正能量!那他这市井爱好咋来的?历史没写明白,咱们只能瞎猜猜。

朱由校的市井爱好是怎么来的-明朝为何会出现一个木匠皇帝 (朱由校功绩)(图1)

第一个猜法:他是拿木工当借口躲国事

明朝皇帝大多性格鲜明,对功课不太上心,除了明宣宗的书画能拿出手,其他朱家人跟宋朝、清朝的皇帝比,差远了。当年神宗朱翊钧在位时就是个糊涂皇帝,整天喝酒玩乐,对儿子朱常洛的教育都不上心,更别提对孙子朱由校了。

现在想想,当个没文化的天子也真够难的。自洪武皇帝起,皇子教育都指定大儒当帝师,但皇帝不一样,对储君的严苛程度也天差地别。神宗刚死,他儿子朱常洛也跟着去了,结果十六岁还胸无点墨的朱由校直接继位了。文化低到什么程度?据说连草诏都写不明白,好多字不认识,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批奏章时闹笑话更是常事。有次小国进贡,使臣的奏章词藻华丽,他一看就懵,好多字不懂,又不好问,硬着头皮看半天,一把甩开,还把使臣训了一顿。可能文化低,他对治国真没兴趣,朝堂丢给魏忠贤和东林党吵,自己躲屋里叮叮当当做木工。每次他一埋头干活,魏忠贤就来汇报工作,专挑这时候,知道皇帝烦被打扰,话说到一半,朱由校就摆手让他滚,这太监就有了操作空间。

朱由校的市井爱好是怎么来的-明朝为何会出现一个木匠皇帝 (朱由校功绩)(图1)

第二个猜法:木工是障眼法

自古有爱美人丢江山的,有宠信太监亡国的。但明朝皇帝虽然个个不务正业,对朝堂的控制力却一点不差,有的几十年不上朝,江山还姓朱。要是觉得朱由校沉迷木工就真不管事了,那就小看他了。有种说法是,他文化低、资历浅,这短板自己清楚,但自朱棣起,老朱家就爱用太监制衡文官。皇帝躲幕后,让他们前台斗,最后出来当和事佬。朱由校爱木工不假,但用这爱好迷惑各方势力,也可能真。他选了魏忠贤,这太监挺有手腕,几年里把东林党收拾够呛,朝政也没荒着。魏忠贤铁腕操持,税收稳,辽东战事也有转机,一批将领冒头,后金的势头被打住。那八年虽然风雨飘摇,可比后来崇祯继位后一溃千里强多了。大明传了二百多年,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能勉强维持,真不是昏君能做到的。

朱由校的市井爱好是怎么来的-明朝为何会出现一个木匠皇帝 (朱由校功绩)(图1)

天启年间,西方殖民者总惦记着澳门,但朱由校在领土问题上一点没含糊。明军跟荷兰人在澎湖打了两仗,都赢了。他还专门派人去找西洋人买大炮,保卫海疆。从这些细节看,痴迷木工的他,大事上可不糊涂。

天启六年五月,京师王恭厂突然炸了,天灾还是人祸到现在都没搞清楚,死了两万多人。朱由校当时正在做木工,突然地动山摇,紫禁城跟筛糠似的,他反应快,钻进自己做的木桌下躲过一劫。他还挺敬天畏人,灾后下了罪己诏,大赦天下,这皇帝,多少有点人情味儿。

那朱由校的木工到底有多牛?

上帝关了一扇门,总会开一扇窗。就算他对朝政真没兴趣,木工手艺也确实没得说。

朱由校的市井爱好是怎么来的-明朝为何会出现一个木匠皇帝 (朱由校功绩)(图1)

据说他是个奇才,还真不是吹捧。朱由校自己也想验证手艺,就让太监乔装打扮,把他的木工作品拿到集市上卖,结果一上架就被抢光了。市场口碑才是硬道理嘛。他不仅木工好,雕刻也厉害,宫里送来的家具,他只要感兴趣,就拆开研究,再回木工房照着做个一模一样的,玩得不亦乐乎。

他做的玩意儿可多了,小木玩具、折叠床,甚至紫禁城的微缩模型。做东西时思维跳跃,没啥固定偏好,灵感来了帮宫女做个梳子,或者在后院弄个喷泉都行。据说当年修紫禁城,他对施工方不满意,还亲自去指导粉刷油漆,皇极殿就是天启年间落成的。可惜啊,要不是他弟弟信王继位后搞得国破家亡,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说不定还能留到今天,让人开开眼。

朱由校的市井爱好是怎么来的-明朝为何会出现一个木匠皇帝 (朱由校功绩)(图1)

朱由校这手木工天赋确实厉害,但文化上的短板也确实存在。木工手艺再好,也不能直接治国,但他在位的八年,大明这艘船虽然漏风,却没沉。他亲手把江山交给弟弟朱由检,临死前还反复叮嘱“吾弟当为尧舜”。木工只是他的爱好,他没本事力挽狂澜,但大明在他手里没丢一寸土,财政也勉强撑着。后世总叫他“木工皇帝”,这称呼不太公平,带点揶揄和讽刺。你不能因为皇帝爱蟋蟀就叫蟋蟀皇帝,爱打马球就叫马球皇帝,喜欢女人就叫粉红皇帝吧?皇帝就是皇帝,得看结果。朱由校在位那会儿,就算给不了一百分,八十分还是有的。

参考文献:明史


上一篇: 哪只无形的手在主宰他的命运-刘基作为明朝的第一谋士 (哪只无形的手表好) 下一篇:明朝算不算二世灭亡-朱棣登基如何改国号的话 (明朝算不算二世时代)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