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的政治主张是怎样的-为什么说他是唯一一个能改写明清历史的将领 (李定国是谁)
对李定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定国,明末人士,民族英雄,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早年曾追随张献忠参与农民起义,因为李定国军事天赋异禀,所以在他十七岁那年时,就已经成...
这时候的李定国已经是安西王了,在政权里能独当一面。虽然他完全有能力自己单干,但还是忍着没发作,甘心给孙可望当小弟。“四将军”政权能在云南站稳脚跟,李定国功劳最大。刚到云南那会儿,他花了三个月时间,带兵把沙定州这伙乱党给平了,云南总算消停了会儿。
可以说,正是因为孙可望手下有李定国这样的人才,“四将军”政权才有了与南明、满清分庭抗礼的家底。

李定国的政治主张很明确:比起南明,满清才是汉人的头号大敌。他就跟孙可望提议,说咱们得联合南明一起打清军,还得趁机拿下巴蜀,饮马长江,把清军赶回关外去。可惜孙可望这人不行,光顾着自己的好处,看李定国功劳太大,心里头那叫一个嫉妒。
有段时间,孙可望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揍李定国。但李定国为了大局,没跟他翻脸。后来联明抗清成了大趋势,孙可望还不忘趁机跟南明狮子大开口,想让皇帝封他个秦王。面对这样的主公,李定国心里肯定不痛快。永历三年,他带着自己的亲兵,一路横扫贵州,把云贵连成一片,这下名声可就打出去了。
永历六年,清军大举南侵,定南王孔有德受清廷指派,率军自桂林出河池,攻打贵州。另一方面,清廷委任吴三桂自嘉定进攻川南。清廷这招够狠,想两面夹击,先把大西军这颗钉子给拔了。情况这么紧急,李定国赶紧写信给孙可望,让他看清局势,还要求自己带兵去湖广,打破清军的包围。
这时候孙可望也慌了神,只好同意李定国的办法,派刘文秀和李定国各带一队人马去对付清军。北路军是刘文秀当主帅,白文选、王复臣当副将的精锐;东路军是李定国为主帅,马进忠、冯双礼为参将的奇兵。孙可望自己带着主力“驾前军”守着云贵。两边就这么干上了。

为了让老百姓支持大西军,李定国出战前跟士兵定了五条规矩:
一是不杀人;
二是不奸淫;
三是不抢劫;
四是不杀耕牛;
五是不纵火。
李定国要求严,士兵们纪律都很好,到了地方对老百姓秋毫无犯。
永历六年五月,李定国一口气拿下沅州、靖州、武岗这些地方,清兵听到他的名字就怕。把沈永忠打怕了,他赶紧向孔有德求救,孔有德就从桂林调了支队伍来迎击李定国。在清军援军还没到之前,李定国在枫木岭急行军,飞快地拿下宝庆,干掉了五千多敌人。
永历六年六月,李定国发兵打祁阳,准备以此作为跳板攻占广西的门户全州,彻底歼灭桂林孔有德的军队。为了拿下桂林,李定国把军队分成三路:一路由冯双礼率领直取全州;一路由张胜率领进攻严关;他自己则亲率一路进攻孔有德的外围据点。三路约定,拿下全州后合攻桂林。
打桂林的时候,李定国带的兵特别勇猛,用速战速决的闪击战术,清军根本反应不过来,很快就拿下了全州这些地方。这时候李定国又下令,让冯双礼的队伍别进全州,跟他自己的部队一起往严关冲。这一招用得好,为后面桂林大捷打下了基础。
六月三十日,清军和大西军在严关打了一仗,大西军的象阵冲进来,清军吓得乱跑,死伤无数,尸横遍野。第二天孔有德的援军到了,结果还没开打,大西军的象阵就冲在前头,精兵像山一样压过来,尘土都遮天蔽日,清军的马听到象叫声全摔了,孔有德的部队直接崩溃,被大西军杀得大败。除了孔有德,其他清军全被歼灭了。大西军一路高歌猛进,打到桂林城下,把城围得水泄不通。
接着,李定国只用了四天就打下了桂林。攻城的时候,孔有德知道完了,就把宝贝都堆一间屋,亲手杀了爱妾,然后关上门自焚了。

孔有德自从投降清军,从山海关一路往西南打,谁也挡不住,南明名将何腾蛟就是死在他手里的。谁也没想到,战场上从没输过的孔有德,碰到李定国栽了跟头,被逼得走投无路。听说孔有德临死前,还告诫儿子千万别当兵,也别从政。
平定桂林后,李定国在七星岩请将士们吃饭,庆祝这场胜仗。席间,他对南明尚书刘远生(虽然不在一队)说:“文、张诸公其精忠浩气,固足以光昭青史,为天地生色,然吾侪之对于国家,窃不愿有此结果也。”从这话能看出李定国的爱国劲儿和气节。他想当文天祥、张世杰那样的名将,愿意花一辈子把清军占的地夺回来,恢复大明。
八月,李定国让南明巡抚徐天佑守桂林,自己带主力往北打,想收复湖南。这期间,他接连拿下全州、永州。一个月后,大军到衡州,清军守将直接弃城跑了,长沙巡抚听到消息也跟着溜了,真是“兵锋未至,千里无人”啊。李定国名声太响,清军都怕他,他就在衡州休整,准备继续北进。休整期间,手下的马宝往东打,拿下阳山、连州;冯双礼继续北上,占了岳州、常德。就这么七个月,收复了十六个郡、两个州,开拓了三千里地,这战绩谁看了不佩服?
李定国七个月打下三千里地,天下都震惊了。清廷上下慌了神,赶紧举荐洪承畴去经略湖广、云贵、两广,火急火燎地跑到长沙。十一月,清廷还不放心,又派了尼堪亲王当定远大将军,带了十五万大军来打长沙。
面对这么强的敌人,李定国不敢大意,赶紧定了计:先避开清军主力,把他们引到湘江边。冯双礼和马宝的部队埋伏在杲市,等清军过了衡山,李定国就从蒸水偷袭,冯、马的部队从旁边接应。三面夹击,肯定能把尼堪的主力全歼了。李定国的计划本来挺周密的,可惜冯双战前把消息漏给了孙可望。孙可望这人畏首畏尾,觉得“不想让李定国成功,反而想害死他”,偷偷命令冯双礼撤兵。马进忠一看也跟着撤了,不敢冒险。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果然到了衡州,跟李定国想的一样。李定国按计划在蒸水偷袭,得手后转到城北跟清军打,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五天后又打起来,李定国假装败退,把清军引到演武亭。接着李定国调转马头杀回来,他自己带头冲,一刀就砍死了尼堪。清军没了主将,被打得大败跑了。李定国打赢了这仗,才发现冯双礼和马宝根本没按计划埋伏。这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孤掌难鸣,没法扩大战果了。
没办法,李定国只能带兵转移到武岗,慢慢想办法。衡州打完胜仗后,他让人印了孔有德、尼堪的画像,贴到湖南、广东这些地方,宣告大西军已经收复了广西、湖南......

说真的,李定国是明末那种能挽救危局的绝顶人才。可惜他没遇到明主,处处受限制,满肚子抱负都没法施展。李定国死后,桂王、岷王的人还有几千人不投降,聚在阿瓦河东边一百里,叫“桂家”“敏家”。勐腊的老百姓把他当神供,路过晋王墓都拜。还在后山修了“汉王庙”,每年春节都隆重祭祀。
现在云南人还把李定国当成云南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他们还拿李定国当榜样,章炳麟说:“希望咱们云南人,别忘了李定国!”要是李定国遇到个英明的主公,说不定明清历史就得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