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明清两朝以左手擅长书法的-高凤翰 (无人与你媲美的媲是什么意思)
高凤翰,1683~1749,,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汉族,山东胶州三里河...
高凤翰(1683~1743),就是咱们常说的“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这身份挺多的。他本名翰,字西园,号南村,还有南阜、云阜这些,别号更绝,因地、因时、因病起的有四十多个,后来因为生病风痹,改用左手写字画画,又号尚左生。山东胶州三里河村人,现在算青岛胶州的。雍正初年,靠诸生身份得了个官,当过歙县县丞,还代理过绩溪知县,后来罢官回家了。这人性格豪迈不羁,艺术上特别精,山水花鸟都画得好,诗也写得好,尤其爱砚台,藏了上千方,还自己写铭词、亲手刻在上面。有《砚史》《南阜集》传下来。

说说他的艺术成就吧。
书法方面,他右手写的时候严谨流畅,后来左手写,更绝,直接上溯魏晋风格,继承了元明的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当时有人说明清几百年,左手书法能跟他比的,还真没几个。所以能得到他一个字、半幅画,那可不是容易事。
他那句“不抱云山骨,哪成金石心。自然奇节士,落墨见高襟”,是不是听着耳熟?这就是他的《章草书》里的诗。大概意思就是,书法得有云山那样的风骨——云要潇洒飘逸,变化无穷;山要坚毅挺峻。把这些精髓学到手,才能明白金石之心的真谛。后来也当励志用了,不经历点风雨,哪能见彩虹嘛。
画呢,他主要画花卉山水,宋人的雄浑和元人的静逸在他画里能同时看到,造诣很深。他的画不按常理出牌,所以被归到“扬州八怪”,也有人把他算“画中十哲”。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这些,还写了《南阜山人诗集》《砚史》。有意思的是,他在一个黑陶罐上刻了诗、画了三足陶器的《博古图》,后来山东大学考古的人看到这画,按图上的信息去胶州三里河找,还真挖出个重要的古文化遗址。青岛百花苑现在还立着他的雕像呢。
诗作他出道挺早,青年时就小有名气,连明士王士祯都夸他,还收他当私淑弟子。文思也快,有次两江总督尹继善办酒宴,让大家以“雁”为题作诗,他提笔就写,里面有不少好句子,朋友们都一个劲儿叫好。他的诗、书、画、印,当时人合称“四绝”,藏砚的事儿也被人津津乐道。
篆刻这块,他主要刻白文,早期跟着汉印的路子走,后期白文的笔画变得丰腴,留的红(就是没刻字的地方)特别宽,不墨守成规,反而妙趣横生。
再说说“扬州八怪”。这指的是清康熙中期到乾隆末年,在扬州活跃的一批画风差不多的书画家,美术史上也叫“扬州画派”。公认的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这八位。不过也有人提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这些,因为画风像,也算进去。“八”字嘛,可以是八个,也可以是约数。他们大多出身不好,日子过得苦,性格清高狂放,书画就成了抒发心情、表达真情的工具。风格跟别人不一样,不落俗套,有时候带点贬义,所以叫“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