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第一败类是谁-孙之獬做过哪些事 (明清第一败类是谁)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明朝结束了276年的统治,关外的清朝入主中原,每当朝代更迭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跳梁小丑,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许多让人不齿的事情,明亡清兴之际也不例外,有一个...
1644年,明朝完了,清朝进了中原。朝代换人时候,总有些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的人,明末清初就出了个“第一败类”,这人干了些啥呢?
这人叫孙之獬,山东淄博人。读书还算下功夫,24岁中举人,31岁中进士,一开始在翰林院当庶吉士,考试还拿了第一,升了检讨。后来他爹死了,回家守孝,期满回来又升了侍讲,还主持过顺天府的乡试。

他在明朝官场混得还行,主要是抱了魏忠贤的大腿,成了阉党一员。结果崇祯帝上台,魏忠贤被干倒了,党羽也跟着倒霉。后来有人上奏要毁掉魏忠贤编的《三朝要典》,崇祯帝同意了,孙之獬居然跑内阁大哭,还写折子反对,真是死心塌地。
崇祯帝直接不客气,把他官免了,让他回家待着。这一待就是十七年,他总算明白官场水深了,就等着东山再起。顺治元年清军进关,北方乱糟糟的,孙之獬用自家钱拉了支队伍,打起义军。

山东巡抚推荐他,清朝就把他叫到北京,封了个礼部左侍郎,还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为了讨好清朝,这货脸都不要了,朝见的时候直接剃了头发,穿上满人衣服,还说自己家女人都改满族打扮了。那时候清朝刚入关,还没全国剃发呢。
朝堂上满汉官员各站一边,满人剃发留辫穿满服,前明官员还是束发戴冠穿汉服。孙之獬剃了发,两边都不让他站,尴尬得要死。他又气又羞,上了一道折子,说“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就衣服头发还留着汉人的老规矩,这是陛下归顺汉人,不是汉人归顺陛下啊”。
清朝统治者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开始全国强制剃发,结果到处都是血腥反抗。为了让清朝更高兴,他主动请缨去南方,软硬兼施,很快就把江西搞定了。他还发现明朝宗室太多,怕以后出事,就建议让一部分人分散在本省看着,另一部分人“狠狠惩罚”,还让地方官去收拾他们。
清朝听了他的建议,结果他自己因为偷偷给人封官,被清朝猜忌,又免了职回家。这孙之獬真是活该,他刚回家,山东就闹农民起义。起义军攻破淄川,先把他四个孙子杀了,又把他剁成了肉泥。消息传到北京,清朝一点表示都没有,不抚恤也不表扬。孙之獬就这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