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未开放的地方在哪里-其中一个是乾隆的书房 (故宫未开放的40张图片)
对故宫不开放之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故宫原名紫禁城,本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随着1949年解放,这里就成了故宫博物院,供游客进行游览和参观,游客们也有懂行的,他...
故宫里有些地方是不对外开放的,估计很多去过故宫的朋友都注意到了吧?故宫以前叫紫禁城,明清皇帝住的地儿,后来解放了就成了故宫博物院,大家都能去逛。不过呢,故宫里头有三个地方,一直没对游客开放,懂行的人可能知道,就是倦勤斋、雨花阁和三希堂。为啥不开放?一般人还真说不清,今天咱就扒一扒背后的原因。

先说倦勤斋,这是乾隆皇帝晚年住的地儿。光听名字“倦勤斋”就懂了——“倦勤”嘛,就是累了想歇着,乾隆直接拿斋名告诉大伙儿:朕不干了,要养老了。为了让晚年住得舒服,乾隆把京城最好的工匠都叫来了,把这儿装修成江南风格。郎世宁的徒弟还在天棚、墙上画了通景画,手艺绝了;还有工匠用“竹簧”工艺,到处都是精美的竹雕,那叫一个讲究。
为啥以前不开放?因为清朝的通景画和“竹簧”工艺,现代工匠一开始真修复不了。后来故宫的人跟民间手艺人一起琢磨,花了两年多时间,终于把倦勤斋给修好了。2008年才重新开放,让大家能进去看看。
再说说雨花阁,这是皇帝礼佛的地儿,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的,里头是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不开放有三个原因。第一,里头有个城坛,藏传佛教的至高圣物,供着释迦牟尼说法像,宝贝得很,不能随便让人看。

第二,这是佛事和佛法的地方,得清净,游客还是别打扰了。第三,也是最关键的,第四层供着三尊欢喜佛,这个嘛,确实不太方便对外开放。不过听说故宫说以后条件合适了,可能会限制人数开放,咱就等着瞧吧。
最后是三希堂,乾隆的书房。有人以为名字是因为里头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幅宝贝,其实不对。“三希”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意思是人要不断向贤人、圣人、天看齐,追求进步。

为啥不开放?太!小!了!就4.8平方米,跟个卫生间差不多大。它最早叫“养心殿暖阁”,就是冬天取暖用的。向阳一面有大窗户,还有火炕、炭盆,冬天暖烘烘的,乾隆就在这儿舒舒服服地看书写字。4.8平米,两个人进去都得侧着身,转身都困难,怎么参观?再说这地方太小,文物怎么保护?游客伸手就能碰到里头的宝贝,总不能都罩上玻璃吧?而且三希堂名气那么大,结果就巴掌大点地方,游客来了会不会觉得“就这?”落差太大,免不了说闲话。还不如保持点神秘感,不开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