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乾隆迟迟不肯批-张廷玉申请退休 (为何乾隆迟迟不立太子)
乾隆十三年,三朝老臣张廷玉正式向乾隆提出退休报告,谁知这一看似简单退休的申请却带给张廷玉无数麻烦,险些令他晚节不保,那么,张廷玉申请退休时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他想退休就这么难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
乾隆十三年,三朝老臣张廷玉正式向乾隆提出退休报告。谁知这一看似简单的退休申请,却给他惹来一堆麻烦,差点连晚节都保不住。
张廷玉提出退休时,早就过了清代官员退休的年纪,古稀老人了。但他是三朝元老,乾隆收到报告后,还是按礼节挽留了一下,说:“你受两朝厚恩,又奉皇考遗命,将来要配享太庙,哪有配享元臣回乡养老的道理?”
这话张廷玉听了,居然还较真了,当场争辩:“前朝也有配享大臣回乡的啊,比如明太祖时的刘基,不就回老家了?再说我这把年纪了,早点退下来让位,对国对民都是好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乾隆一听“刘基”,心里咯噔一下——刘基退休可不就是因为君王猜疑吗?他立马觉得张廷玉这是拐着弯骂自己对他不信任,心里对张廷玉的不满又多了几分。
第二天乾隆就发了道长谕旨,把张廷玉退休的事往“忠君爱国”上扯,一顿数落。在他看来,张廷玉急着退休就是对他不忠,这事儿可不小,后果很快就在孝贤皇后葬礼上应验了。

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悲痛,让翰林院写祭文。张廷玉管着翰林院,带着人改了好几稿,结果乾隆却抓住祭文里的“泉台”二字,说这个词太粗陋,用在皇后身上大不敬。翰林院一群人挨罚,张廷玉作为领导,直接被罚俸一年。
这可是张廷玉当官47年来头一回被罚,他心里直发凉,更想赶紧退休回老家了。
罚俸风波过去,张廷玉又提退休。这次乾隆总算心软了,下旨说你自己定去留吧。按乾隆的想法,张廷玉该推辞几句,他再顺水推舟让张廷玉荣归,成就君臣情深的佳话。
结果张廷玉一看乾隆松口,连客气都没客气,开开心心就开始收拾行李了。乾隆也没计较,由着他准备退休的事儿。

本来这就算好聚好散了,可张廷玉又犯糊涂。他怕自己一走,乾隆赖掉雍正当年承诺的配享太庙,居然又厚着脸皮去找乾隆,求他给句保证,别把配享的事儿给黄了。
乾隆当时差点被气晕,但看在三朝老臣的面子上,没当场发作,憋着怒气写了首“保证诗”。张廷玉拿到诗,乐坏了。
按理说,乾隆都这么给面子了,张廷玉第二天该亲自进宫谢恩吧?结果他倒好,只让儿子去了一趟。乾隆本来就为写保证诗憋着火,一看不是张廷玉本人,更觉得他没把自己当回事,当场就让军机处拟旨,让张廷玉亲自解释清楚。
军机处的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一看老师有难,赶紧偷偷把乾隆的旨意透漏给张廷玉,好让他早做准备。张廷玉听说乾隆怒了,吓得魂都没了,天不亮就跑进宫请罪。可这事儿麻烦了——乾隆的旨意根本还没发呢,他这么一早来,等于告诉乾隆:军机处有人给我通风报信。
乾隆简直被气得七窍生烟,当场把汪由敦革职留任,又削了张廷玉的伯爵衔,才算出了口气。
第二年春天,张廷玉觉得乾隆气该消了,又提退休。谁料这次正好撞枪口上——皇子永璜刚去世,乾隆正悲痛呢,张廷玉是永璜的老师,按理说该跟着伤心。结果永璜葬礼刚完,张廷玉立马找乾隆辞行,乾隆又炸了。
直接下令取消张廷玉最在乎的配享太庙,张廷玉只能以大学士身份灰溜溜回了桐城老家。
张廷玉得罪乾隆的消息传得飞快,等他回到桐城,官场上的人为了避嫌,居然没一个人去接他,这面子丢得可太大了。
麻烦还没完,没多久四川学政朱筌出事,乾隆说朱筌是张廷玉举荐的,派人去张家没收了三代皇帝赐的珍宝。张廷玉这下彻底蔫了,天天在家呆坐着,一句话不说。乾隆二十年,八十四岁的张廷玉在家去世。
消息传到乾隆那儿,他又装起体恤老臣,破例让张廷玉依旧配享太庙。张廷玉总算拿到了心心念念的荣誉,可惜,他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