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后还是全军覆没了-孙传庭手握重兵 (为什么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说到孙传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孙传庭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及第,不久出任永城县县令,到了崇祯继位,曾任顺天府丞,后官至陕西巡抚,与洪承畴一起...
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了进士,先是在永城县当县令。崇祯继位后,他一路升官,当过顺天府丞,后来做到陕西巡抚,跟洪承畴成了明朝对付农民起义军的左膀右臂。
他最大的功劳,大概就是在子午谷黑水峪把闯王高迎祥给抓住了,押到北京,后来崇祯把高迎祥给杀了,这是1636年的事。

其实孙传庭本来不想出关,可崇祯催得紧,不得不听命。史书里说他当时顿足叹:“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他在陕西还造了不少“火车”——就是在车上架火炮火枪的那种。这次出兵,他带了足足两千辆,把这支“车队”当成了军队的核心。李自成听说孙传庭出关了,就打算用诱敌深入的招数,把军队藏在襄城、郏县一带,等着孙传庭往里钻。
结果孙传庭顶不住皇帝的压力,还是得带兵东出潼关去打农民军。可这时候李自成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孙传庭的军队后勤也跟不上,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打仗打一仗败一仗,最后全军覆没。大明王朝,那时候也差不多到头了。

孙传庭带着剩下的部队往北跑,从孟津渡过黄河,退回潼关,又收拢了些散兵,凑了四万人。李自成紧追不放,不给他喘气的机会。十月,李自成趁势打潼关,崇祯又催他出战。孙传庭心里明白,打胜了也得死,打败了更得死,只好再出潼关,最后用决死一战的方式战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