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孙传庭传奇的一生-大明最后的战将 (揭秘孙传庭传记的是谁)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孙传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兴衰不自由,丹心付水流在,明史,上对孙传庭的评价中有很悲怆的一句话叫作,传庭死,而明亡矣,我们从这一评价中可以读出,大明朝自孙...
孙传庭这人,在明史上挺让人唏嘘的,《明史》里那句“传庭死,而明亡矣”,听着就够悲怆的。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明朝自他死后,灭亡就是迟早的事,果然,一年后崇祯穿着补丁龙袍,在煤山歪脖树上吊死了。
要说崇祯吧,搁别的时候没准真是个好皇帝,不荒淫也不暴政,天天想着恢复大明鼎盛,可偏偏生在了明朝快咽气的当口。但说实话,他当皇帝那会儿的做派,跟个开明君主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虚荣、猜疑,还啥都不敢担责,多少本来能救大明的人,都栽他手里了——要么被他弄死,要么无奈战死,孙传庭就是最惨的一个。

孙传庭,字伯雅,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崇祯年间先当兵部侍郎,后来总督陕西,再升兵部尚书,主要就是带兵打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军。结果呢,赶上时疫流行,粮草不够,兵马弹药也缺,朝廷还一个劲儿催他出战,他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最后在陕西潼关兵败,马革裹尸,死的时候才51岁。奇怪的是,他是明朝兵部尚书,战死后明朝没追谥他,反倒是后来的乾隆年间,清朝给他追了个“忠靖”谥号。
这就有意思了,他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战死后明朝连个追谥都没有,反倒是死敌清朝,后来给他追了个“忠靖”。这是咋回事?崇祯对这么个血洒疆场、以死殉国的将领,咋就这么冷血呢?
从简历能看出,孙传庭是个文人,进士出身,彻头彻尾的儒生,26岁就高中及第,本来是准备当文官治国平天下的。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把个满肚子儒家大道理的儒生,推到了“剿匪”第一线。
他是万历年间生人,那时候张居正当国,大刀阔斧改革,明朝看着还有点“中兴”的样子,结果张居正一倒台,国运又蔫了。大明朝开始进入惊涛骇浪的时代,各地农民军蜂拥而起,东北的满人也越来越猛,对明朝形成了威胁。
本来他是文人,按例该当知县,后来又升到吏部稽勋郎中。当时魏忠贤在朝里培植亲信,孙传庭看不惯,一气之下辞职了。不过这文人还真有两下子,当顺天府府丞没多久,朝廷就派他去陕西当巡抚,成了“剿匪”总指挥——那可是李自成、张献忠的老巢,一般人可镇不住。

孙传庭是真有将才,农民军在他手下没讨到好。他治军严,作风也凶,还特别有谋略,跟农民军打仗基本没输过,朝廷老夸他。史书说他“沈毅多筹略”,确实,他打仗爱用分兵堵截、设伏的招数,谋勇双全,虽然是文人掌兵,但名将风范十足。那会儿他几乎没打过败仗,成了明廷镇压农民军的主力。
他上任后怎么剿杀农民军就不细说了,反正他确实展示了军事天才,在榆林招兵,建了支“秦军”,跟洪承畴配合着围剿农民军,一边打一边招安,效果挺好,还把老闯王高迎祥给逮了。后来又把各地农民军打趴下,关中平原以南总算消停了。
最狠的是潼关一战,他在那儿设伏,把李自成打得全军覆没,李自成带着18个人杀出条血路跑了。这么一来,陕西境内闹腾了近十年的农民军,基本让他给平了。
可就在孙传庭准备彻底干掉李自成的时候,皇太极带清军突然打过来,攻破长城逼近京师。崇祯急得不行,压根没想李自成会死灰复燃,赶紧下令让孙传庭带兵回京防守。这下倒好,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机会,收拢溃兵、招揽灾民,慢慢又攒起来了。
孙传庭带兵成功救了京师,可跟主和派杨嗣昌、宦官高起潜不对付,这俩人在崇祯面前说他坏话,崇祯就对他有意见了。杨嗣昌当时是兵部尚书,想让孙传庭带的“秦军”全留下守蓟辽,孙传庭不答应,一急,耳朵居然聋了,干脆辞职不干了。
结果杨嗣昌落井下石,说他称病是装病推脱。崇祯一听火了,直接把孙传庭打入大牢。这一关就是三年。直到李自成又闹得越来越大,朝里没人能挡得住,崇祯这才想起孙传庭,把他从牢里放出来,让他去打农民军。
可这时候的李自成跟以前可不一样了,势力大多了。虽然孙传庭带着官军打赢了几场,但双方实力差距太大,军里还闹时疫,粮草也缺,士兵们人心惶惶,他不敢追击。本想修整一下,安抚军心,结果朝廷催战的圣旨一道接一道,孙传庭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这一战,他是背水一战,心里憋着不被信任的委屈,但还是拼了命打,最后在潼关战死,血洒疆场。
孙传庭是明廷镇压农民军的主心骨,他这一死,对风雨飘摇的明朝来说,损失太大了,相当于长城塌了半截。可崇祯本来就对他有意见,听说他战死了,不反思自己催战催得急不对,反而莫名其妙觉得他是畏罪装死逃跑,连个赠荫都不给。
崇祯这么干,明军将士们心都凉了,从此没人愿意给明朝卖命了。一年后,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在煤山上吊,明朝就这么亡了。所以《明史》才说“传庭死,而明亡矣”。
明朝立国两百多年,到崇祯时候早就露出了衰败相,但也有一堆英雄舍生忘死,想保住这个国家。可偏偏遇上个刚愎自用、疑心病重的皇帝,最后落得个改朝换代。
要说大明亡国,崇祯那分裂的人格绝对是个主因。他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还啥都不敢担责。在他瞎指挥下,孙承宗战死,卢象升战死,洪承畴兵败投降,最后唯一能打的孙传庭也被逼得战死。这里面都有他的“功劳”,明朝就这么亡了。
那些为国死的人里,比起卢象升、李定国、袁崇焕,孙传庭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但他死得是真悲壮。好在他不像熊廷弼、袁崇焕,冤死在自己人手里。他用生命和呐喊,奋力一搏,写下了大明最后的苍凉,像颗流星,带着遗憾,划过明朝沉沉的夜空,消失在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