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所有女子需要裹小脚吗-有哪些人是不需要裹足的 (清朝所有女子都要选秀吗)
对清朝女性裹小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都知道,在当时的清朝女性有裹脚的陋习,裹脚就是用裹脚布把脚裹起来,慢慢的让脚变小,成为最后的三寸金莲,其实,这就是一项陋习,...
清朝那会儿,女性裹小脚的事儿,估计不少人听过。用布把脚裹起来,硬生生让脚变小,成了所谓的“三寸金莲”,现在看肯定是陋习,但当时的人啊,偏偏觉得这是美。那问题来了,清朝所有女性都得裹脚吗?为啥有的裹有的不裹呢?
裹小脚(缠足)这事儿,历史能上千年,给姑娘们带来的痛苦真是没法说。男的就爱看脚被折断的“三寸金莲”,甚至文人还整出套“金莲美学”来,听着就离谱。

要说裹小脚这歪风邪气,最邪乎的还是清朝。礼教一加持,这事儿传得满大街都是,多少姑娘从小就被裹得哭天抢地。

不过呢,清朝那么大,各地习俗差得远,也不是所有姑娘都得裹脚。具体说啊,有些姑娘压根不用裹,有些姑娘不得不裹,还有些姑娘,裹了反而会被看不起。
先说“没必要裹”的。一个是清朝的满蒙旗人,他们从关外来,礼教那套对他们不管用,看姑娘裹脚都觉得别扭。不光是普通旗人,皇帝都下旨禁止,谁家姑娘裹脚,家长和当地官员都得跟着受罚。其他少数民族也很少有裹脚的。
另一个不裹的群体是客家妇女。像福建、广东、广西这些客家人住的地方,日子过得苦,男女都得下地干活才能养家。姑娘们裹了脚怎么下地?所以客家姑娘基本都是天足,从小干活,比小伙子还能干。
那哪些姑娘“不得不裹”呢?山东、直隶、河南、山西这些北方地方,礼教压得最狠,不管是富户还是穷家,都觉得姑娘不裹脚就“不好看”,嫁不出去。五六岁就得裹,不裹的话,邻里都看不起,婆家更难找。1923年山西那边还有人这么说:“看见天足的不好看”,可见这观念根深蒂固。

最后还有“没资格裹”的姑娘。这事儿最能说明裹脚多复杂。前面说广东客家妇女不裹脚,但据《岭南杂记》里记载:“岭南妇女多不缠足,其大家富室闺阁则缠之,奴婢俱赤足行市中,下等之家女子缠足则诟厉之,以为良贱之别。”意思就是,富家小姐裹脚是“体面”,丫鬟和穷人家姑娘裹脚,反而会被骂,觉得这是良贱之分,穷人家姑娘裹脚就是自降身份,丢人。
所以啊,清朝姑娘裹不裹脚,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家里条件、地方习俗、民族身份,甚至社会地位,都掺和在里面。有些姑娘是主动追求“美”,有些是被迫妥协,有些是压根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