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的镖师们却不愿使用呢-明明洋枪的威力很大 (清朝的镖局)
相信不少读者在古装剧里见到过镖师这种职业,他们最早诞生于北宋年间,在当时,随着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多,保护财务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于是,镖师应运而生,成了封建社会里最专业的民间安保机构,既然...
相信不少读者在古装剧里见过镖师这种职业吧?他们最早出现在北宋那会儿,当时商业发展了,社会财富也多了,保护财物安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镖师就应运而生了,成了封建社会里最专业的民间安保机构。
既然是安保机构,自然少不了家伙什。早年的镖局大多是从武行改过来的,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在冷兵器时代嘛,对武器要求也不高。不过到了清朝,洋枪洋炮在我国普及了,武器可就变天了。
咱们都知道,传统冷兵器在火器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对吧?按说当时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洋枪洋炮了,镖局理该配备才对。但实际情况是,清朝的镖局不给镖师配洋枪,还是让他们用那些老掉牙的冷兵器,个别可能会用上火器,但不是洋枪,是些性能特别差的土枪。
国产的土铳跟洋枪根本没法比,当时俄国的转轮手枪、德国的后装步枪都传到国内了,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远甩开国产土铳一条街。那为啥这些镖师们就不为所动呢?
咱们看古装剧,总以为镖师天天打打杀杀,威风得很。其实真实历史上,镖师很少动手,他们靠的更多是人情。那些江湖上的盗贼劫匪,镖师一来二去也都混了个脸熟,就算路上碰上了,也讲究以和为贵,能卖面子就尽量卖面子,真不太会动手。
镖局虽然是民间机构,但到了清朝的时候,跟当地官府、还有各个山头的绿林好汉都关系不浅。平时押镖,其实就是走个人情往来,只要人情到了位,基本没人会劫镖,更用不着拿武器来防备了。这么一来,武器更新不更新,对镖师来说也就没啥意义了。
再说了,虽然清朝那会儿火器开始流行了,但当时国人普遍对火器有偏见,说白了就是看不起洋人造的那些玩意儿。有个事儿就能说明这个:当年慈禧身边有个叫爱新觉罗·载漪的幕僚,他有个保镖,为了保载漪的平安,保镖提出要换洋枪,结果被拒绝了。后来他又提出用洋务运动时张之洞造的国产枪,还是一样被拒。结果载漪拒绝的理由竟是:“耗中国之财力习舶来之淫巧,他造的枪,使不得!使不得!”

你看,清朝人迂腐到啥程度了,就算把洋枪洋炮塞他们手里,他们都不舍得开一枪。这也说明,晚清那会儿,清朝就算有西式现代化军队,照样打不过西方列强。清兵骨子里就排斥手里的武器,怎么可能靠这玩意儿打胜仗呢?
说回镖师,他们不用洋枪洋炮,除了嫌弃排斥,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得躲着义和团。
咱们都知道,义和团主要对付的就是洋人。他们大多是农民起义,没啥文化,但凡沾上洋边儿的东西,他们都得砸了烧了。比如当时京津地区,义和团放火烧了不少西方教堂和西式建筑,还把洋人修的铁路给扒了。要是镖师押镖时手里拿着洋枪,路上碰上义和团,那不得把镖师活剥了啊!
再加上镖师们都对自己的身手特别自信,所以没人用洋枪也正常。身手差点儿的,实在不行就花大钱买国产土枪,被义和团看到,也算花钱支持了“国货”。不过这些土枪性价比特别低,卡壳还算小事,枪管一热就膨胀,打个两三枪基本就废了。
所以啊,清朝镖师为啥不用洋枪,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吧。说到底,光有先进的武器可没用,得有先进的思想和开阔的眼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