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了什么?-明朝大臣叶伯巨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 (他做了什么?用英文怎么表示?)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朝大臣叶伯巨的故事,公元1376年,明朝洪武九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正在中书省处理,福建参政魏鉴鞭打...
公元1376年,明朝洪武九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正在中书省处理“福建参政魏鉴鞭打奸吏”的案子,钦天监监正急匆匆跑进来,朱元璋让他进来说话。监正汇报:“最近星星乱跑,日月相冲,天象不对劲。”古人最信这个了,觉得这种天象出现,肯定是皇帝哪儿做得不对了。朱元璋一听,吓得不轻,赶紧和右丞相胡惟庸商量,下诏求言——让天下大小官员都能上书给皇帝提治国建议。
朱元璋没想到,这诏令一传下去,全国都炸了锅,闹出不少事,其中山西平遥有个七品小吏,就因为这事儿轰动明朝,还丢了命。这人叫叶伯巨。
叶伯巨,字居升,浙江宁海人。洪武初年,当地官员选他去京城太学读书,后来当了平遥县训导。训导就是管教育的官,从七品。叶伯巨从小书读得多,肚子里有墨水,说话一套一套的,挺有想法。朱元璋的诏令传到平遥,他坐不住了,早就想给皇帝提提建议了,于是刷刷刷写了篇万字长文,交给了朝廷,这就是有名的《奉召陈言疏》。
叶伯巨寻思,凭自己对明朝政治的分析,这万言书要是能递到朱元璋面前,肯定能被重视,说不定一步登天。结果他只猜对了开头,没猜到结尾——朱元璋是重视他了,但不是重用,是要他的命。
《明史》里写:“书上,帝大怒曰:‘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
意思就是,朱元璋看完叶伯巨的万言书,气得火冒三丈,下令:“快把这小子抓来!我要亲手射死他!”
叶伯巨到底写了啥,让朱元璋这么生气?其实他的万言书挺长,主要说了明朝初年三大毛病,就是:
臣观当今之事,大过者有三:曰分封太侈也;曰用刑太繁也;曰求治太速也。
所谓“分封太侈”,就是朱元璋把儿子们都封出去当藩王。叶伯巨觉得,宋朝、元朝皇室太弱,国家才不稳。朱元璋要是大封藩王,皇室力量更弱,到时候藩王有地盘有军队,几代人之后,朝廷管不住了。不削藩,他们尾大不掉;削藩,他们肯定反,跟汉朝七国、晋朝诸王一样乱套。
他还说:“诸国各尽其地而封之……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起其怨,如汉之七国,晋之诸王。否则恃险争衡,否则拥众入朝,葚则缘间而起,防之无及也。”
叶伯巨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但直接戳中了朱元璋的痛处。朱元璋想:我儿子都姓朱,以后肯定帮我老朱家守天下,你在这儿瞎说什么离间我们父子?当场下令把叶伯巨抓进京城。
除了分封,叶伯巨还说“用刑太繁”,说朱元璋动不动就上酷刑,监狱都快挤爆了,应该学唐太宗以德治国。这话更让朱元璋生气了。
最后他说“求治太急”,觉得治国得先正风俗、重教化,按地方规律来,不能硬来。他举例子:春天州县让里长、甲长管耕种、管读书,结果下面的人光顾着写漂亮的回文,根本不下田,还上报说政绩好。上面太急,下面就敷衍,天下啥时候能治好?
朱元璋这人特别自信,叶伯巨长篇大论批评他,他根本听不进去,尤其是“分封太侈”,直接踩了逆鳞。一怒之下,下令抓叶伯巨,要亲手射死他。
可怜叶伯巨,朝廷人来请他,他还以为是好事,直到死才知道,自己遇的不是宋仁宗,是明太祖。有人说他被朱元璋射死,有人说死在狱里,反正从那以后,洪武年间再没人敢像叶伯巨那样提建议了。
23年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大家才明白叶伯巨没说瞎话。又过三年多,朱棣打进南京,建文帝失踪,叶伯巨说的“数世之后尾大不掉”,根本没等几代,一代人就应验了,真是一语成谶。
叶伯巨的预言成真了,朱元璋的“自信”也变成了“自负”。要是朱元璋地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当年杀了叶伯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