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他在景龙政变中是怎么死的-武三思为何是唐朝外戚大臣

武三思,?—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因父坐罪,流放远地,武后掌权...

admin

武三思(?—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子。早年他爹犯了事,他被牵连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后来武则天掌权了,把他召回来,先是当右卫将军,后来又升了礼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690年,武则天称帝,封他做梁王,后来又升司空、同平章事,成了宰相。等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他还是那副德行,权势熏天,特别跋扈。

神龙三年(707年),他居然想废掉太子李重俊,结果搞出景龙政变,自己最后死在乱军里。死后被追赠太尉,谥号“宣”。可等唐睿宗李旦一复位,直接把谥号废了,还开棺戮尸,把坟墓都给毁了,够惨的。

他在景龙政变中是怎么死的-武三思为何是唐朝外戚大臣(图1)

野心勃勃

武三思这人本来就野心不小。武则天在位的时候,他就想当太子。后来跟韦后勾搭上,韦后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人一拍即合。韦后肯定容不下张柬之那几个正直的大臣在朝里掌权,就里应外合,经常在李显面前说他们坏话,想加害他们。张柬之他们怕被武三思陷害,平时觉得考功员外郎崔湜对武三思挺有意见,说话还挺冲,就把他当自己人,让他去探听武三思的动静,好做准备。

这个崔湜呢,看李显跟武三思关系好,就倒向武三思,把张柬之他们的情况全盘托出,成了武三思的走狗。武三思还引荐他当中书舍人,成了皇帝身边人。这时候,有个叫郑愔的,原来因为巴结张宗昌兄弟被贬到宣州当司事参军,后来在宣州贪赃枉法,为了躲官司跑洛阳投奔武三思。郑愔拜见武三思,先大哭,又大笑。

武三觉着奇怪,问:“你哭啥又笑啥?”郑愔说:“刚见您的时候哭,是怕您要被杀全家;后来笑,是高兴您有我郑愔帮您。您虽然现在受天子宠幸,可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这四个人把着将相大权,他们胆子大,本事也大,废掉太后都跟玩似的,您这权势能比得过太后吗?所以您要是不把这四个弄下去,简直比早上的露水还危险。可您还觉得自己稳如泰山,我真是替您着急。”

他在景龙政变中是怎么死的-武三思为何是唐朝外戚大臣(图1)

武三思正和韦后琢磨怎么除掉这四个人,可他们官大权也大,又受李显信任,社会上名声也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一听郑愔这话,知道他有办法,心里特高兴,就请郑愔上楼,到密室里问:“你刚才说能除掉张柬之他们,可他们位高权重,该咋办?”郑愔说:“您可以跟皇上建议,说他们四人拥立复位有功,封他们为王,夺了他们的实权。等他们手里没权了,不就任您摆布了?”

武三思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引荐郑愔也当中书舍人,跟崔湜一起当他的谋士。他和韦后就按郑愔说的,天天在李显面前花言巧语,说张柬之他们坏话:“这四个人自以为有功,就居功自傲,大权独揽,对国家不好。”这么一来,李显对他们起了疑心,不信任了。

武三思和韦后又跟李显说:“不如封张柬之他们为王,别让他们再管朝政,这样表面上是尊重功臣,堵住别人的嘴,实际上是夺了他们的权,不让他们再专权。”李显这人耳朵根子软,武三思、韦后说啥他听啥,就下诏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同时免了他们“知政事”的权力,就是不让再当宰相参政了,还赐了金银绸缎和鞍马,只让他们每月初一、十五进宫朝拜一次。


上一篇: 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刘晏为唐朝做了哪些财政改革 (对后世有哪些认识) 下一篇:唐朝究竟开放到什么程度-看看这两个事实就知道了 (唐朝究竟开放了没有)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