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为何主动禅位 (南宋第一名臣)

在南宋的这些皇帝中,最贤明的当属宋孝宗了,宋孝宗名叫赵昚,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自幼被宋高宗赵构收养,1162年,赵昚继承皇位,在位期间颇有一番作为,后世称之为,乾淳之治,可是到了1189年,身体...

admin

南宋皇帝里,宋孝宗算得上是位明君了。他叫赵昚,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从小被宋高宗赵构收养。1162年继位后,干得挺不错,后世还叫“乾淳之治”。可奇怪的是,1189年,明明身体硬朗的宋孝宗突然退位,把皇位给了太子赵惇。这是为啥呢?

早先有人猜,是金朝闹的。按“隆兴和议”,南宋皇帝得管金朝皇帝叫叔父。当时金世宗刚死,22岁的金章宗即位,63岁的宋孝宗觉得让金章宗当“叔父”太丢人,一气之下退位。不过这说法有点说不通。

史料里写了,1188年十一月,宋孝宗就找右丞相周必大说:“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须卿且留”,还偷偷给了他一份“传位亲札”。而金世宗是十月底生病,1189年正月才死的。那时候通讯慢,南宋根本不可能那么快知道金世宗的情况,所以金朝换皇帝不是他退位的主因。

那宋孝宗为啥退位?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身体是真撑不住了。他跟周必大抱怨:“礼莫大于事宗庙,而孟飨多以病分诣;孝莫重于执丧,而不得自至德寿宫。欲不退休,得乎?”意思就是,连宗庙祭祀都得因为病分着去,给宋高宗守丧也没法亲自去,这样还怎么当皇帝?

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为何主动禅位 (南宋第一名臣)(图1)

其次,抗金没戏,心累。宋孝宗这辈子最大的事就是北伐收复失地,结果隆兴北伐没成功,反而丢了地,签了屈辱的“隆兴和议”。后来他想再整,虞允文帮他整顿军队,结果虞允文突然病死了。一连串打击,谁受得了?

最后,太子逼宫。宋孝宗的长子赵愭本来被立为太子,结果三年后吃错药死了,才24岁。按理该立次子赵恺,但他觉得三子赵惇更像自己,就立了赵惇。一开始父子关系还行,后来赵惇怕老婆,李凤娘天天挑拨,赵惇就开始给宋孝宗施压。先是通过奶奶吴太太后传话,宋孝宗说:“臣久欲尔,但见孩尚小,未经历,故不能即与之。不尔,则自快活多时矣。”意思就是想退位,但太子太小,不放心。赵惇听了不乐意,跟吴太太后抱怨:“臣已白,尚以为童,则罪过翁翁。”后来直接跟宋孝宗摊牌:“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言下之意,胡子都白了还没当上皇帝,催得挺明显。

宋孝宗被逼得没办法,只能退位。可退位后父子关系更差了,即位的宋光宗(赵惇)连病重的宋孝宗都不去看,丧礼也不主持,最后还惹了政变,自己被废。宋孝宗这辈子算是明君、孝子了,可惜儿子这块儿,实在是……唉。


上一篇: 灯头生日-正月十三为何被称为-这种风俗在南宋有什么记载 (生日灯饰) 下一篇:为何赵构选择主动禅位-南宋当时处于相当稳定的时期 (赵构为什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