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命运能改变吗-如果辛弃疾在军中担任重职 (南宋的下场)
说到辛弃疾,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还有,词中之龙,的称号,不过辛弃疾的一生命运多舛、怀才不遇,直到最后都没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说到辛弃疾,你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啥?“词中之龙”肯定算一个,但这位大词人的一辈子,可真不是“词写得好”这么简单。他其实是金国长大的,后来才回到南宋,在朝廷里当过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这些官。可他的想法跟当朝主派不对路,最后被晾在一边,只能回乡下种田了。从那以后,他对国家兴亡的憋屈和担心,全写进了词里。要是辛弃疾能当个实权大官,南宋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
南宋当时缺将才,辛弃疾绝对是拔尖的那一个。真要让他出将入相,别的不说,南宋至少不会亡得那么快。

为啥这么说呢?首先,他可不是只会写词的书生,是真刀真枪打过仗的。他是济南人,生在金国占领区,身边乡亲们受尽欺负,连做人都没有尊严。辛弃疾从小就想杀敌报国,后来拉起两千多人,加入了河北忠义军耿京的队伍,当掌书记,跟着打了不少仗,实战经验拉满。
其次,这人又勇又机灵,讲义气。有个叫义端的和尚,是辛弃疾推荐给耿京的,结果义端偷了耿京的帅印要投金兵。辛弃疾知道后,啥也没说,翻身上马就追,第二天就把义端的人头给提回来了,这胆子也太大了!后来义军里张安国、邵进杀了耿京,辛弃疾联络南宋回来时,带着五十多个骑兵直接冲进金营,在庆功宴上把张安国给活捉了,这胆识,没几个人有。
再者,他有脑子,有谋略。归南宋后,他给宋孝宗上了《九议》《美芹十论》一堆好主意,特别是《美芹十论》,从能不能打金兵、怎么打,到怎么守淮河、怎么屯田,十个方面说得明明白白,简直就是本军事教科书,谋略全在里面了。

还有,他会组建军队。1180年,他在湖南当安抚使,说“湖南盗贼多”,开始建军队。他找了五代时候楚王马殷留下的旧营盘当基地,到处招兵,又派人去广西买了好多战马,拉起一支两千五百人的“湖南飞虎军”。这支部队让他练得军纪严明,装备又好,成了南宋地方武装里的顶梁柱,《宋史》都说它“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表面上看是平乱,其实辛弃疾是想拿它当抗金的底子。
最后,他脑子清醒得很。1205年,宰相韩侂胄要北伐,辛弃疾直摇头,觉得准备不充分,胜算太小,还写了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担心北伐失败。后来这北伐果然砸了,证明辛弃疾看得真准。

这样的人才要能出将入相,真能干出一番大事。可话说回来,就算真让他当了大官,宋朝那套“重文轻武”的老规矩摆在那儿,他估计也讨不到好。要么被猜忌成手握兵权的刺头,要么被朝臣和皇帝联手收拾,最后怕是免不了像狄青、岳飞那样,落个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