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是怎么挑选女婿的 (宋朝时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唐代,人们结婚最看重对方的家世,如果出身于名门世族,那就绝对是婚姻市场上的香饽饽,,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到了宋...
宋朝人的婚恋观跟唐朝比,那可真是天差地别。
唐朝人结婚,最看重的就是你家祖上是干嘛的。要是出身名门世族,那在婚姻市场上绝对是“香饽饽”,毕竟“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家世背景决定一切。
可到了宋朝,这风气突然就变了——大家好像突然就不太在乎你祖上是干啥的了,反而更看重这人有没有才华。
啥叫有才华?说白了,就是得多读书,把书读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才可能让未来的老丈人高看一眼。
那怎么证明你读书读得好?当然是去考科举啊!只要能考上进士,那相亲市场上绝对是“抢手货”,手慢无!
不过话说回来,“才华”这事儿,可能只是个幌子。老丈人真正在意的,说到底还是你有没有前途——毕竟在宋朝,“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读书考科举,几乎是普通人能想到的、最好的往上爬的路子了。

所以你看,科举考试的佼佼者——进士,就成了婚姻市场的“硬通货”,抢着要。
当时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叫“榜下择婿”。
王安石写过“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苏轼也提过“眼眩行看择婿车”,说的就是这事儿:新科进士刚放榜,走在路上都能被围观,连相亲的队伍都排老长——毕竟谁不想找个马上要当官的女婿呢?
甚至还有专门找“贵人”牵线的。这些“贵人”一般是见多识广的名公巨人,他们“知人之明”,大家都爱找他们访婚。比如晏殊挑女婿,就不找王青,反而去问范仲淹。范仲淹说富弼、张方平都行,尤其富弼“器业远大”,晏殊听了,真就把富弼招进门当女婿了。
考中进士的人,人生简直像开了挂。哪怕是蔡京那种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也得想尽办法拉个进士当女婿。没办法,在宋朝,考上进士,那真是鲤鱼跃龙门,前途一片光明!

这么一看,宋朝这事儿还挺有意思——比起看家世,更看你能不能读书考上去,难怪那时候社会活力比欧洲中世纪强那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