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法国的军事家-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
圣女贞德,英语,JoanofArc,法语,JeannedArc,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绰号,奥尔良的少女,英语,TheMaidofOrléans,法语,LaPucelledOrl...
圣女贞德,英语叫Joan of Arc,法语Jeanne d’Arc,1412年1月6日生,1431年5月30日死,外号“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眼里的民族英雄。英法百年战争那会儿(1337到1453年),她带着法国军队打英军,最后被抓了烧死。
贞德死后,反倒成了西方文化里一个绕不开的角色。从拿破仑时代一直到今天,法国的政治人物总爱拿她当宣传的招牌。大作家大作曲家像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吐温、萧伯纳、布莱希特,都给她写过东西、作过曲,关于她的电影、戏剧、音乐,直到现在还在出。
贞德本来就是个法国农村姑娘,十三岁那年,她后村的大树下遇见了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说是得到了“上主的启示”,让她带兵把英格兰人占的法国地盘夺回来。后来几经周折,她真拿到了兵权,1429年解了奥尔良之围,成了法国女英雄,接着又多次打败英格兰人,还帮查理七世(有王位继承权的那个)在同年的7月16日加冕成了国王。
不过1430年,在贡比涅的一次小冲突里,她被勃艮第公国俘虏了,没多久就被英格兰人花大价钱买走,由英格兰控制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的罪名判了她火刑,1431年5月30日,在鲁昂当众烧死。二十年后,英格兰被彻底赶出法国时,贞德的老妈说服教宗重新审她的案子,1456年给她平反了。五百年后,梵蒂冈直接封她为圣。
百年战争在她死后还打了22年,查理七世保住了法国王位正统性,没被英格兰的亨利六世(1431年加冕的那个)打倒。在英格兰还没缓过劲来,把之前损失的将领和长弓兵重新组织起来前,勃艮第就跟英格兰掰了,法国在1435年的阿拉斯条约里把勃艮第拉了过来。英格兰的摄政贝德福公爵那年也死了,十岁的亨利六世当国王,没人辅政。勃艮第倒戈加上亨利六世太菜,可能就是战争结束的主要原因。Kelly DeVries还说,贞德把火炮当进攻用、正面强攻的战术,影响了法军后来的打法。
接下来的四百年,贞德都快成半个传说了。关于她的记载,主要靠的是编年史。英格兰主导的第一次审判,五份原始手稿在19世纪的老档案库里被翻出来,历史学家很快又找到了重新审判的完整记录,里面有115个目击者的证词,还有拉丁文的第一次审判记录。还发现了很多当时的信件,三封有她“Jehanne”的签名,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明显是在学写字。这些两次审判留下的第一手资料,简直太丰富了,DeVries说:“中世纪不管男女,没谁能像贞德一样被研究得这么透彻。”
贞德出身小村庄,还是个17岁的农村姑娘,不识字的,结果短短几年就成了传奇。在她之前,英法两国都用萨利克继承法(这法子都传一千多年了)来说这场战争是正当的,说白了就是君王为抢继承权打架。贞德来了,战争的意义就不一样了。Jeande Metz说:“我们法国很多国王都有英格兰血统,那我们就得当英国人?” Stephen Richey说得更好:“她把一场本来枯燥、老百姓遭殃但没人关心的王朝内斗,变成了保家卫国的圣战。” Richey还说她后来影响多大:“她死后五百年,人们对她的想象五花八门:狂热信徒、宗教神秘主义者、天真纯洁,又可怜地成了当权者手里的棋子;既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创始人、象征,又是被崇拜的女英雄和圣女。她就算被威胁酷刑、烧死,也一直坚持说听到上帝的声音。不管那声音真假,她的故事听得人心里发颤。”
1452年战争结束后,教会就重新调查她的死刑,还因为她在奥尔良的表现,核准奥尔良成了朝圣地,给当地的罪犯搞了一次特赦。16世纪时,反对新教的天主教同盟拿她当象征。1849年到1878年当奥尔良主教的Félix Dupanloux忙活了好多年,1909年给贞德赐了福,1920年5月16日直接封了圣人,纪念日定在5月30日。现在她可是罗马天主教会里最受欢迎的圣人之一。
不过贞德不算女性主义者,她的角色是按宗教传统来的“特殊人物”,意思是不管啥阶层,都能被上帝召唤。她严令禁止法军带军妓进营地,有次还拿剑背打这些军妓,把她们赶走。
但贞德这辈子,帮了她大忙的不少是女人。查理七世的岳母阿拉贡的约兰德,一开始调查时就证明了贞德还是处女,还资助了援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在贡比涅被俘后,卢森堡伯爵的姑母珍夫人改善了她在监狱里的生活,可能还拖了点时间没把她交给英格兰人。最后,英格兰摄政贝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妮,在审判前也证明了贞德是处女,所以法庭没法说她女巫,也算给她清白和圣徒品行找了证据。从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到现在,贞德在女性眼里,就是个勇敢又正面的角色。
从拿破仑开始,贞德在法国就成了政治符号。自由派爱强调她出身平凡,早期的保守派强调她对国王的支持,后来的保守派又强调她的民族主义。二战时,自由法国和反抗势力都用她当象征:维希政府的宣传说她打英格兰人,海报上画英军轰炸鲁昂,配字“他们总回来干坏事”;反抗势力则说她打外国占领军,还提她老家洛林被纳粹占了。
传统天主教徒(尤其是法国的)也拿她当符号,1988年有个反对教皇改革的枢机主教被逐出教会,支持者就说他和贞德被逐出教会一样。法国海军有三艘军舰叫“贞德号”,现在在用的是艘直升机航母。最近争议挺大的国民阵线(Front National)也拿她号召,出版物上印着她画像,还用燃烧的三色旗当殉教象征,反对的人就讽刺他们瞎用贞德。法国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是纪念贞德的全国假日。香港港岛东区的圣贞德中学,1955年就是用她命名的。